当家主母【75】:走马观花vs刻骨铭心
不久前为高三的孩子上最后一节心理课。想给他们留一点深刻的印象,于是带着他们来到花园里面。让50多人沿着花园走一圈,看一看花开。全班50多个孩子全部是有序的回到教室。当时看到这种现象,我不是欣慰的,是难过的。这50多个孩子没有一个人从队伍里面出去,走到怒放的花朵前去闻一闻,去触摸一下。
没有,他们全部都是在走马观花。
难怪很多的大学的教授都发出感慨,他面对的孩子眼睛里面没有了光泽,带若木鸡。
有一次在课堂上有一个学员站起来发言,对导师说:她倾其所有将孩子送进了清华,她现在想成为一名讲师去托举她的孩子。为了见讲师,她专门读了100本书。
现场很多人都特别羡慕她,但是导师听后只说了这样的话:你没救了。你读100本书,你也成为不了孔子,除非你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当时我听了导师的话,我真的很喜悦,因为导师这句话也正是我的心里话。
那一刻我真的好欣赏我自己。
我和导师之间虽然没有说一句话,但是我们真的是拈花一笑。
有一次叶童被采访时说了一句话:我这辈子扮演最成功的角色就是叶童而不是许仙,我从前不能接受自己的白发,所以染头发很多年。突然有一天我问我自己,我为什么要取悦他人?我把我的美呈现给大家,大家接受不接受无所谓,我忠于我自己,我认为这就是美,不需要取悦别人,起码我很开心,我觉得爱自己才是人生最好的剧本。
是呀,返璞归真的勇气,是滤镜时代中很多人集体的渴望。但是真正的做自己或成为自己的人能有几个呢?
做自己不是为所欲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做自己是一种奢侈品。
做成自己的人是坦然的,是祥和的,是喜悦的。
最重要的条件就是用心和灵魂去爱的人。不会被离别牵挂,不会被失去牵挂,不会被外在的评价牵挂。
同样的,被用心爱过的人,才能够做回真正的自己。
做回自己的人有以下特征:
第一,人格很饱满。
内心没有太多的冲突,能够自然而然的,没有任何负担和内疚的做自己,想做自己就做自己。
第二,自我功能饱满。
能力没有受到限制。
他的潜能被充分的使用。
甚至可以干很多的事情,在很多的领域都可以很出彩。而且人际关系超好。
看世界是很顺眼儿,所以世界对他也很顺眼儿。
做自己是自然而然的去做,才能成为,因为自然界就是这样,比如一束花,我们看到的花就是绽放的时候真好看,我们的关注点在绽放时候的美丽,但是花却不这样认为,它是有序的,从花蕾到绽放到枯萎,它都是接受的,允许的。
自然不是完美,自然是完整。
做自己的第一道关就是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不好,因为它是完整的一部分,就像叶童,当有一天她按纳可以不染白头发,不需要取悦别人,她就释然了,真的做回了自己。她不需要靠演许仙让很多人记住他,而是靠成为叶童成为自己,让别人记住她,甚至不记住她也没关系。
做回真正的自己,就像释迦摩尼与迦叶尊者之间的拈花一笑,那是刻骨铭心。
而假的做自己就像达摩对梁武帝所做一切的回应:并无功德,那叫走马观花。
叶童是很幸运的,她在62岁的时候找回了自己。
我们养孩子时可以不可以让孩子更幸运,让孩子在62天的时候,在62个月的时候,在6岁,16岁时找到他自己,为什么要等到孩子62岁的时候找到自己。
我们先找回自己。孩子也会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