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这并没有完全延续“颠覆性创新”这个主题,克里斯坦森作为管理学家,为什么会像青年导师那样讨论起人生战略呢?
其实他是想结合人生选择中可能面临的误区,引导你重新思考:如何规划有目的、有意义的人生?如何创造属于你的满足和成就?
虽然这些问题说的是人生战略,但实际上和市场竞争、商业战略,以及公司创新是一脉相承的。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克里斯坦森如何用管理学理论,颠覆你人生选择的惯性思维。
颠覆性创新理论的价值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克里斯坦森和英特尔公司的一段交往经历。
当时,他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颠覆性技术:逐浪之道》,引起了企业界的高度关注。之后英特尔董事长安迪·格鲁夫打电话邀请他到硅谷去,给公司的员工讲讲什么叫颠覆性创新。
克里斯坦森兴冲冲去了,结果格鲁夫告诉他:你只能讲10分钟,就讲讲你的模型对英特尔意味着什么。
克里斯坦森有点郁闷,随后开始讲解,虽然一度被格鲁夫打断,他还是坚持讲了20分钟,讲了颠覆性创新是什么,还讲了钢铁行业的一个案例。
接下来,有趣的场景出现了。格鲁夫再次打断他的讲解,说:好了,我明白了,颠覆性创新对英特尔的意义在于什么什么。然后话锋一转,开始发布英特尔的一项新产品战略:如何用更便宜的赛扬处理器,颠覆性地抢占低端电脑芯片市场。
克里斯坦森当然知道,格鲁夫在利用他给英特尔新产品站台背书。
不过,克里斯坦森也据此总结说:颠覆性创新理论的最大价值,不是告诉不同行业的企业家应当思考什么,而是告诉他们思考的路径和框架。也就是引导你从颠覆性创新的视角观察世界,捕捉创新机会,这种理论可以应用于商业决策,对人生决策也会有启发。
如何把管理理论应用到人生实践?
因此,他在给每届学生上最后一次课时,会要求大家把学过的管理理论,包括他的颠覆性创新理论,试着应用到自己身上。
怎么应用呢?他总结了三个重要问题。
我们先看第一问题,和工作有关:如何确保拥有快乐的职业生涯?
克里斯坦森引用了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的研究心得:人生的强大动力,并不是源自金钱,而是源于获得学习的机会,在责任中成长,能够为他人做贡献,以及拥有获得他人认可的成就。
这段话对克里斯坦森的人生选择有什么影响呢?
他从哈佛毕业后,选择投身商业实践。但有一天他意识到,自己从事商业所获得的奖赏,远不及成就他人所带来的满足感。于是他放弃商业,重回哈佛攻读博士,立志做一个管理学家。
他确实做到了。美国少了一位可能出色也可能平庸的商人,但全世界多了一位载入史册的管理思想家,他成就了无数的企业和个人。
很显然,他在做出人生选择的那一刻,颠覆了自己,不是根据个人好奇心和兴趣,而是基于长远的目标和能力,重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
因此他对第一个问题的总结是: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追逐短期可见的成就,从而忽视了对你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有关家庭:如何处理和配偶及家人的关系,从而获得持久幸福?
这个问题,是克里斯坦森从观察哈佛商学院同学们的命运变迁里得到的启发。从1979年到2010年,他发现那些哈佛同学中,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开心、离婚,和子女关系疏远。
他问:当年这些同学从哈佛毕业,规划未来人生时,有谁把离婚、和子女反目成仇,当成人生目标的?一个也没有。但为什么哈佛同学们执行了预期之外的人生战略?
克里斯坦森认为,人生不如意的人有一个共性,在决定如何分配时间、才华以及精力时,并没有坚定地将人生目标放在首要和中心位置;再说得狠一点,他们大部分没有清晰的人生目标。
结合自己的经历,克里斯坦森说:有清晰的人生目标至关重要。比如他在牛津读书时,除了学计量经济学,每天晚上会花一小时阅读思考,而研究计量经济学的时间就会少一小时,这样做值得吗?
他坚持了下来,认为这样非常值得。因为计量经济学再重要,那些研究工具一年也就用几次,而人生目标需要每天去实践,如果不想清楚,那才是真的浪费人生。
在商学院,克里斯坦森也劝同学们:搞清人生的目标,远比学习平衡计分法、核心竞争力、颠覆性创新、波特“五力模型”更重要。
人生目标实际上是多元的,没有人只想事业成功,却对生活和家庭无所谓。你如何在配偶关系、子女教育、职业和社会事务中分配时间、精力和才华,最终决定了你有什么样的人生。
克里斯坦森提醒说,其中最难的,不是如何衡量职业成就,而是如何在配偶和子女身上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这种投入是长期的,短期效果并不明显。但从人生结果来看:你少投入的事,通常会一团糟。
最后一个问题关乎个人信仰:如何避免牢狱之灾?
之所以问这个问题,克里斯坦森说,他在牛津大学奖学金班的32个人,有两人进过监狱;此外,安然公司丑闻牵涉的前CEO,是他哈佛同学。
他说这几位都算是好人,但他们人生中的某些因素,把他们引向了错误方向。这就很像市场上那些选错主攻方向,结果一败涂地的公司。比如柯达在数码摄影时代被淘汰;再比如安然以能源创新之名,行财务丑闻之实。人生战略和公司战略,有太多异曲同工之处。
所以,克里斯坦森在谈到个人信仰时,认为这是他设定人生目标的来源和支撑。不过他也说,信仰并非唯一能指引人的东西,任何人都可以主动选择爱国、爱家人、爱他人,选择正直、诚信、勤勉。
他说,如果你坚持做一个正直的人,就可以避免牢狱之灾。
通常,当你面临善恶抉择时,很容易说我知道不该这么做,但这次情况特殊,破个例没事吧。
正是怀着这样的侥幸心理,很多人做了一次又一次的错事。克里斯坦森说,他们算计了半天做错事的边际成本,但忘记了做错事全部成本有多高。用你更熟悉的话来说,就是出来混,迟早要还。
那么,如何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呢?克里斯坦森讲述了他在牛津读书时打篮球的经历:有一年他们拼尽全力,赢得了整个赛季,但决赛那天恰好是周日。这会有问题吗?
对他来说,有大问题。因为在16岁时,他曾向信仰做过承诺,绝不在周日打球。他也一直恪守这个承诺。但他的队友和教练都劝他,你是球队首发中锋,你得上场啊,就不能破例一次吗?
他走到一边祈祷,得到的启示非常明确:他不能不信守承诺。最终,他没有上场打那场决赛。他说:从理论上看,他可以逾越一次红线,下不为例。但人生中特殊情况比比皆是,你都破例吗?
他还说,其实100%地信守承诺,远比98%地信守承诺容易得多。你必须有自己的坚持,并设定安全底线,一旦设定了,就决不能打破。否则总是屈服于“就这一次”,你很可能会像那些坐牢的同学一样,对最终的归宿悔恨不已。
总结
1.人生战略实际上和市场竞争、商业战略以及公司创新一脉相承。
2.重新思考人生的选择和战略时,设定清晰的人生目标至关重要,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追逐短期成就上,忽视了长期真正重要的东西。
3.100%地信守承诺,远比98%地信守承诺容易得多。你必须有自己的坚持,并设定安全底线,不要屈服于“就这一次”的破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