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95推理,跨学科写作案例,阅历即宝藏。任务:这五天看到跨学科写作的方向,想一想自己擅长或热爱的领域是什么,有哪些东西只有你能写的?为自己的跨学科写作制定一个长期计划。
《跨学科写作学习回顾》
这5天学习了哲学类、心理学类、历史地理类、天文物理类以及推理小说中的跨学科写作应用。
如果按感兴趣排序,我觉得是是天文物理、心理学、历史地理、哲学、推理。
天文:
记得其实小时候就对天文很感兴趣,好像曾经想过当天文学家,但可能因为距离生活太远了,也没有其它更多的启蒙,这种想法就渐渐消散,再也寻不回来。
特别是小时候学的物理,我还记得,本来一切都还好,当我学到反射折射之类的物理的现象和立体空间的想象的时候,当时觉得怎么都很难理解,甚至物理还考了个不及格,平时的学科从来没有不及格的,简直是人生的耻辱,我对物理的兴趣一落千丈。
这么多年了,那些浩瀚的宇宙星空,想想就觉得还是很激动,所有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也是科幻类,所以我还是很感兴趣的。我觉得可以越过小时候的阶段,重新接触了解下了。
心理学:
心理学,则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生活的繁杂,好像总觉得把生活过得一团糟,自己就开始从心理学上找一些理论和方法,去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从而让自己更好地朝向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渐渐也是感兴趣的。
哲学:
类似的,哲学,理论知识其实更多停留在高中的政治课,慢慢长大后,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了各种思考。在不断地询问自己“为什么”的过程中,对于哲学性的问题有了很多的思考,只是目前并不成体系,只是对自己日常思绪游走的一些零散思考。可能因为想得多了,也有兴趣去加深。
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从小也是感兴趣的,但是不知道是哪里的问题,对历史朝代的进程和地理位置方向,总是分不清,有阻碍,造成了自己去看这类的文字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跳过对于自己难的部分,只当看个故事,对朝代历史和地理的线索,总是没有概念。
我喜欢旅行,刚开始我见到新鲜的风景的时候,都会很感叹。但随着渐渐见得多了,旅行涉足了很多地方之后,我发现,我开始“见怪不怪”,蓝天绿水。我和别人坐车拼车的时候,一般按路线司机会停在个别风景点,让客人下车,然后我经常会看到,很多人宁愿坐在车上也不下去,宁愿坐着刷手机等待车的再次开出。大部分时候他们觉得没啥好看的,或者就觉得已经看过,视觉疲劳,懒得下去看。
日常生活和别人聊天,我也注意到,很多人会在旅行归来说:“没啥好看的”。
我觉得旅行不该是这样,我是总会下车的那个人,我也大部分时候能在在重复的风景,或者天气不好的没啥看头的风景里找到一些挖掘的感触点。
但是看到别人的行为,与我想的不一样,我仍会开始自问,为什么?
直到有一天,我心里有个声音,跟我说:“够了!”我发现,我可能“视觉疲劳”加深,但我不想变成那些坐在车里的人。本来旅行就是离开熟悉的环境,给自己制造一些新鲜有趣,如果当这种新鲜不再新鲜,有趣不再好玩,那旅行对我还有什么意义?我知道旅行到这个时候,就该暂停了。
我对自己的自问,随着时间不断开始给自己解答,我发现,如果没有历史地理人文知识的补充,我再旅行下去,也就是看着类似的蓝天绿水,再多对风景的感触也会被视觉疲劳所削弱,这应该不是我想要的。
所以我给自己开了个解药——回来多看点书。补充下大脑,再去旅行,我相信再次启程的时候,我一定会有新的理解和领悟了。
写到这里,我稍微回顾了下,似乎自己最感兴趣的,还是自己的这段经历,和与之结合的历史地理,可能这属于还带上一些心理和哲学类的思考。
推理:
少看,而且课程介绍的阿加莎,多运用的药剂学和考古学,也是没怎么接触过的学科,有待挖掘。
擅长的方向:
如果说擅长的方向,感觉每个方向领域都有擅长的个别点,实际上,又都不擅长。
我觉得现阶段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的跨学科知识不够丰富,写作能力处于低水平,因此真要写,那么都还比较苍白无力。可能很多还没有尝试过,还是没有挖掘出自己的擅长和热爱,因此还有待挖掘一下。
感觉需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按大类来看,相对擅长的可能是心理、哲学、历史地理、天文物理,最后是推理。但如果按自己的经历来看,目前觉得有最多东西可写的,还是旅行方面,那就涉及历史地理人文了,还是先从舒适区开始。
其它的,如心理学、哲学类,虽然日常生活中是有思考的,但好像如谈到上升到哲学的层面,自己又还很缺乏知识储备。至于天文物理方面的话,就目前天文物理方面的知识,基本上停留在高中阶段,这方面可能需要了解的话,差距还比较大的。至于推理类话,可能平常是自己对这种细节观察和运用比较缺乏,而且日常生活中,比较直接,不喜欢弯弯绕绕,所以有些言外之意,我经常听不出看不出。因此现阶段对我来说可能最难、最薄弱的是推理。
长期计划:
综上所述,先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开始写,那么还是旅行相关类的,另外结合一些对生活的思考和扩展可能会相对更容易一些。其他的,为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先找些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