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中国就发明了造纸术。纸的发明与改进,促进了书籍的社会生产。大约在一千三百年前,中国又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九百多年前,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系列重大发明,不但使书籍的社会生产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也使人类文明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是中国民族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的伟大贡献
初期
在殷代和西周早期,人们将占卜卜辞、重要历史事件等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了甲骨刻辞、青铜铭文、石鼓文字等,这些珍贵的资料是古书的初期形式
初期的书
竹简
“简”就是一片竹片,类似书籍的一页,一般能写一行汉字。“策”是用线或牛皮将多片竹片编连起来,成为一册
雕版印刷
从纸张发明到隋唐时代,纸书的制作主要靠手写。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方式远不能适应客观的需求。隋末唐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唐咸通九年(868)印制的《金刚经》为现存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印刷品
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
北宋庆历(1041—1048)年间,布衣毕昇首先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这一发明,为快速印制书籍创造了条件,是印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元代大德(1297—1307)年间,王桢又发明了木活字,明代还有铜活字出现,是活字印刷发展、普及的一个标志。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运用,标志着中国书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