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今日关注:20171203第275天
刺猬法则
一、概念
刺猬法则源于西方的一则寓言:在寒冷的冬季,两只困倦的刺猬被冻得瑟瑟发抖。为了取暖,它们拥抱在了一起,但是由于它们各自身上长满了刺,相互靠拢在一起就会刺痛对方,所以无论如何都睡不舒服。这让彼此不堪忍受,两只刺猬就分开了一段距离,可是这样又实在冷得难以忍受,因此它们就又抱在了一起。挨得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得太远,又冻得难受。折腾好几次,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适中的距离,既能够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刺猬法则,也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指人际交往中需要保持恰当的距离,既能保留彼此之间的美好印象,又能避免因为走得太近而带来伤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验或体会:与某人的关系越亲密,我们越容易经常与其发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与初次见面者交往容易,其原因何在呢?这就是刺猬效应,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需要给予彼此一定的心理距离。
二、距离与关系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者距离,每种距离分别对应了不同的关系。
第一种是亲密距离。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的距离,甚至被叫做零距离,它的近范围是在6英寸(0.15米)内,在此距离内,人们相互之间可以通过一定程度上的身体接触来体现出相互之间的亲密友好的关系;
第二种是个人距离。这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其近范围在1.5~2.5英尺(0.46~0.76米),在此距离内,所有朋友与熟人都可以自由进入;
第三种是社交距离。它体现在一种社交性或者礼节上的比较正式的关系,其近范围是4~7英尺(1.2~2.1米),人们在工作场所与社交聚会上通常都保持这种空间距离;
第四种是公众距离。这是在公开演说时演说者和听众之间保持的距离,其范围一般在12~25英尺(3.7~7.6米),在此空间内,人们是可以相互之间不发生任何联系的,甚至完全可以与处于此空间内的其他人不交往。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尤其是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越是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便那个人是自己的人生伴侣,也需要记住人与人之间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彼此才能最大限度感受对方的美好。
三、刺猬法则的应用
人世间很多矛盾,都是因为违背了刺猬法则。
那些好得一塌糊涂的朋友;那些如胶似漆的的恋人;那些穿一条裤子的创业者,最后往往各奔东西。
老子说过: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如果一直任由感情升温,一定会消退并适得其反,这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距离产生美”。距离的力量是神奇的。它是一种期待,它能在你远离至爱时,让你归心似箭,一日三秋;它也是一种隔膜,当你和亲朋长相聚时,它让你厌倦,让你拒绝,让你呼吸短促。
老子还有句话: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为邻居吵架了,其实这句话说的是人和人相处的最高境界:即便近到咫尺,却也不会互相影响和干涉,彼此独立,和而不同。
“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是欣赏彼此的长处,懂的对方的不容易,就这么互相欣赏和关注着,虽然不天天在一起,但是当你需要帮忙的时候,他能伸手;当他有需求的时候,你懂他想要什么,这是一种默契,也是两个人最好的关系。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