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总结踯躅好久,迟迟没有起笔,就像近2个月的状态——感觉有点疲惫,有点懒懒的。不喜欢这样的状态。
1、24年读书
翻了下今年的读书书单,相比23年:从13本增长到了23本,读书的内容也从项目管理的硬技能专业书籍扩增到了其他领域的书籍,比如团队管理、生活、教育。今年能够继续保持读书的习惯我想有这几方面原因:
1)读书会伙伴们的力量是最大的哈哈。
2)找到了适合读书的时机并十分规律,形成了习惯。每天早上的地铁半小时和睡前是很棒的读书时间。
3)在读书渠道上,增加了图书馆借阅和电子书的方式:今年去杭图找书看2次,集中借了2批的书;在微信读书上读了4本书;这两个渠道不仅降低了买书成本,还给我扩增了书单的来源,而且在找书的过程中也能让我察觉到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是哪块领域的书(原来自己可能也没意识)。
4)想要从书本里寻找答案和慰藉。每次在书里碰撞到新的认识时,继续坚持读书的动力就又+1了。
2、金句盘点
总结是一个很好的回溯契机。回头再翻阅了自己的读书心得,摘选了我的年度读书金句如下:
当你是你自己的时候,你就处于最佳状态,当你的真实性降低时,你的效率就会下降。如果你不做你自己,那么员工就看不到你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就失去了你作为领导者的信任和信心。——《项目管理中的8项人际关系技能》
瑜伽是修与行的结合,不放进生活去检验,就会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生活是我们更真实的瑜伽垫和打坐垫。瑜伽是表与里的合一,是身心合一的艺术。有怎样的心,就有怎样的身体外化和生活状态的呈现;有怎样的心,就决定处事的状态和一切关系的处理方式。——《越专注,越安宁——瑜伽与冥想》
沟通跃升:▶员工不能理解,不能接受,此时你用的是他的手。▶员工能够理解,不能接受,此时你用的是他的脑。▶员工能够理解,能够接受,此时你用的是他的心。——《关键跃升》
你的价值,是用管理效率打败自然效率。你的价值,就体现为在有你和没你两种情况下团队所创造的价值的差额。即:你的价值=团队价值×(管理效率-自然效率)——《关键跃升》
3、反思
1)懊恼
每到年底总结,就不能只总结努力了什么,还要总结总结一年下来的努力有什么成果。这个时候上面的书单就让我有点痛苦——因为看了这么多书也不知道较年初的自己有什么变化,或是习得的知识在实践中的成果不尽如人意,或是遗憾自己没有知行合一。
2)过程VS结果
前两天看到电影《小小的我》里有个场景:刘春和在公交车上摔了,司机的第一句话是“像你这样的情况来挤什么公交车。”外婆在公交车上和司机争辩“你说什么屁话。”这个时候刘春和制止了外婆继续和他人争辩。但是回家后刘春和就开始写投诉信(投诉公交司机)。外婆看到了就沉默了。
刘春和:“你是不是觉得我不该写。”
外婆说:“该写,但是写了也没有结果的。”
刘春和:“写就是结果。”
“写就是结果”——看到这句话,我很触动。
是啊,就像读书不会只读最后一页,过程永远比结局更重要。但我一方面在读书的过程中急于印证和摘到成果,一方面还被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影响了读书的初衷和状态。
3)改变
这2个月感觉自己是懒懒的、散漫的状态。“有怎样的心,就有怎样的身体外化和生活状态的呈现。”不仅是读书状态,我的生活、工作的状态也差不多。我想这都是我内在状态的外化表现。觉得应该要做出一些改变,但是也不知道应该要做些什么,也觉得碍于外部因素我做不了什么(觉得自己太累,可以多睡一睡;觉得天气太冷,不想运动;觉得组织上一直在变动,我做不了什么;诸如此类.....)。懒散久了,虽然好像也有一些改变的思路,但一直没啥动作。
解决问题时不要陷入二元对立的状态,你还有第三选择。—— 《第三选择》
“第三选择不是第三个选择,而是第三维度的选择,不是折中或者和稀泥,而是在一个平面的二维世界里找到第三维,在一个不可行、不可能的平面上增加一维。”
“一切遭遇,其实都可以是选择。”最近看到这句话,说这个是选择里的“第三法”。如果要打开你的人生,就要选择A和B以外的第三个选择。
“穷则变,变则通。”以为没路的时候就要做出改变,能改变就会变通。变通就是新生的机会。什么时候都是展望未来的时候。
2025的改变要从哪里开始呢?那就从动笔写下这篇总结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