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形式与内容
文/梦回故乡
1
这个题目本来是文学培训班里老师们才可以讲的。我作为一个初学者,完全没有资格谈论这个问题。既然闲着也是闲着,况且还有言者无罪的历史惯例,我就姑妄言之,以自己作筏子,反正没多少人看到,就算说差了,也不会有太大的副作用。
(这一段话本身,既无技巧,也没有什么内容。呵呵。)
2
我不是科班出身,因此鼓捣文字极少有什么套路。不按规矩行文,是我最大的问题,曾经引起过一些方家的诟病。譬如写诗,我不懂格律,写两句就失联了,收笔又出律了……很尴尬。再如写小说,或者说故事吧,那也是思想很丰满,细节很骨感……不讨人喜欢。于是我写杂感、随笔,东拉西扯甚至胡说八道似乎都不出格。只是呢,评议时政是不可以的,乃至敏感字眼也不能有。前日里我写的一个小故事,写到机器人集会、游行、示威……在发布时就被审核了好半天——这里再次密集出现这么多敏感字眼,问题就相当严重!
我本善良,我行文可以不拘形式,随性随心,但绝不会散布邪恶,掩盖正能量。
3
当然了,我不注重形式,就是不够负责任的。好酒也要好瓶来装,何况水酒一般般,包装还不讲究,那就更怕巷子深了。
据说,佛在修成无上正等正觉之后,还要修行一百劫(一个世界成、住、坏、空一次为一劫),专门修相好(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相好)。而后,佛示现八相成道,那是人见人爱,喜欢着相的有缘众生,十分乐见祂说法讲道,也就自然而然了。
可见一个人的外表有时候就是活招牌。真理从一个有着无量相好的人嘴里讲出来,还契机契理,足以让闻者开悟,效果非同一般。
文学呢,文字做为载体,那功底就非常重要。(像我,唯有练好内功,把文字驾驭娴熟了,才有资格谈“文以载道”。)
4
当然,也绝不是说,内容不要紧。事实上,内容相当重要。
从读者的角度来说,看文章好比吃饺子,馅儿比皮儿更要紧。手工擀的面皮,固然比机器轧的皮儿劲道,但是我们的目的还是吃馅儿。素馅和肉馅各是各的味儿,而且,不同的人调的味道也不尽相同,大厨和初学就有天壤之别。
当今盛世,写手遍地。一个人的生命有限,哪儿有那么多时间去看一些毫无悟处的玩意儿。我们的口味,已经被各种包装精美但是添加了防腐剂、调味剂……的食品败坏了。我们对于文字的敏感度,也让各种技巧堆积、热闹却无新意的内容败坏了……
5
能够做到形式和内容俱佳的,那是工匠级大家。对于不能两全其美的,我更倾向于有内容。至于别人另有高见,我也愿闻其详。
2018.05.02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