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晰的记得,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高中的时候王永康老师说出来的。然后形式和内容这两个词在我的脑海中一直萦绕不去,随着你见闻经历的增加,对这些会有着更深入层次的思考,当然我现在对这两个词语的思考应该也不是那么的深入,只简单的来谈谈一点小想法。
记得当时王永康说出形式与内容问题的时候,正值阜阳一中东校改名为阜阳五中,我想他之所以这个时候说出来这样的话,应该是出于对关于改名仪式问题的思考。在他看来,或许没有一场仪式与一中东校的名字告别就无法体现新的阜阳五中的诞生。这个仪式是告别过去也是开始未来,仪式是形式,改名是内容,也许只是改个名字,原来的老师还是原来的老师,变了下人事制度,除此之外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而这个形式必须要大,在足够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的时候,内容就可以起到膨胀的作用。
在刚开始的时候,形式一定要大于内容,在与别人打交道时,在双方都未知对方底细的情况下,一定要适当夸大自己所具备的内容。也许你现在说出的形式与你自身的内容不符,但是我永远相信一句话,当一件事情你有百分之三十的能力加上百分之七十的自信,这件事情就一定能完成。所以当时你许下的形式,也许当时无法完成,但是后来你一定能完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形式可以称之为内容的导向,内容要跟进形式。这在很多领域都是适合的,你在向别人介绍你的公司的时候,也许你的公司暂时满足不了客户这样的需求,但是你答应了客户能达到什么效果,你自然而然的会竭尽全力去达到这种效果,进而提升了你公司的内容服务水平。还比如在大楼落成,企业剪彩等一些情景下,人们所说的形式主义,在笔者看来,这种形式主义是必要的,形式是在宣告说现在开始了一个质变,人们理所当然的将这个形式当作一个节点。再比如结婚仪式,我想在结婚之前两个人早就生活在一起了,但是必须有个形式来正式的宣告这样一个开始和结束。但是在这个形式之下的内容就是那么简单的,两个人本来就已经生活在一起了。一个人的对外包装是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体现,给自己打了很多的标签,这也是必须的,这样既能给别人塑造一种你很厉害的形象,也是促使你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动力,你要让自己符合那些标签,才能自信的足够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去教育别人。
孔子在很早就提出“礼”,这种礼也是一种形式,它规定了君王臣子出行作息等应该遵循的规范形式。孔子曾因为季氏设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而说“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的形式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而季氏偏偏在形式上僭越,以期与天子齐平。孔子是对这种不尊礼仪的形式的批评,由此可见,历来人们都是把形式看的很重的。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形式大行其道,人们也更多的呼唤内容的到来。各种创业活动此起彼伏,各种创业项目层出不穷,如果说商业模式是形式,那产品就是内容。有两种商业项目是可以投资的,一种是形式非常漂亮,可以引起投资人玩击鼓传花的游戏的兴趣,因为一个个资本可以继续包装这个形式传给下一个人。另一种就是内容能够充分填充形式的的项目,也就是产品足以支撑商业模式的运转。举一个例子,papi酱本来是一个内容型项目(所谓现在大家关注的内容创业),但是被真格基金和罗辑思维投资后,会走向一个形式大于内容的路子,包括前几天要搞的一个广告招商活动,他要搞这样一个形式来宣告新媒体时代传统广告的没落和新兴媒体的崛起,他们冠之以里程碑的意义,他们像把这种形式作为一个新旧交替的节点。
在《道德经》里看过一句话,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笔者是这样理解的,道即方向和指导思想,术即指专业的技能。思路决定出路,一定要先有方向和思想才能指导诞生新兴的技术。术可是一种生产要素,单一的生产要素是孤立的,无法产出具体产品,而只有你有了思想方向,知道要集中哪些术和生产要素后才能创造出具体的产品为社会服务。这样才能体现术的存在价值。这里笔者说,道也是形式,前文所述,形式要大于内容,内容要跟进形式,形式作为内容的指导,是内容需要努力的方向。内容就是各种生产要素的集合,是一个公司的运营部门,财务部门,技术部门,行政部门,这些部门可以称之为术,而形式是这些生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可谓道。我们期望种的自己能够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所能为客户带来的价值就是我们的方向。
大家都知道《新闻联播》是超过国情的报道,然后还有一句话叫朋友圈比新闻联播更幸福。一个国家将自己的形式包装的很幸福,然而我们大多人人也都乐于将自己成功幸福快乐的一面展现在大众面前,这是一种形式,也许你生活的并不如意,也许你并不牛逼,但是你非得用一种形式告诉别人生活的很赞。这种你刻意表现的形式已经大于了你的生活内容。可见人们已经不由自主的在做着形式大于内容的事情了。
我们习惯于形式大于内容,我们也在做着形式大于内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