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号,室友提前好几天就已经预约说,去完老家回来,咱们就去看这个吧。
那天,她是起大早坐的长途汽车,我跟老妈九点多就到车站接她,节假日有堵车是常态,十点半才看到她出站。
一下车就说果然江北比江南冷许多。娘儿仨一路回到老屋,按部就班。
回头路过中学桥,本想让室友拍下破败不堪的校门一角,正好看到邻居大妈家老两口儿在等车,说是他们家姑娘腿摔了去看看。
顺路带上他们,饭前回来知道西彭有集场,公交车一时半会儿估计来不了。
路上闲聊才知道,他们已经快要见重孙儿了,时间,过得真快!
到家仨人像是散架了,都倒在床上睡了。春天,确实wei人。
等我醒来,发现时间还富足,赶紧趁空运动打卡。
原以为影院会很忙,不过那天那个时间段那个剧院那场次,却异常的冷清。
画面依然是宫崎骏式的唯美,质感相当丝滑。你是不得不感叹白胡子宫老头儿的画笔。
而且多年来对于他是反战人士的人设,从他的作品里一一窥见。
也折服于他的想象力,这次,更是又创造出“清明”通三界的感觉,好像这样的日子,突然看这样的片子,幽冥感压迫而来。
室友问看懂了吗?好像,看懂了!
一个小男孩儿的心理斗争故事。
大时代背景应该是战争,这跟他一贯的风格相似。
他的妈妈死于火,而在三界外,火美子正是妈妈的化身,掌管着火的特殊功能,是位正义使者。
妈妈的妹妹成了他的继母,父亲对于这样的事情似乎不需要什么解释,但是对于孩子,哪怕是他母亲的妹妹,替代母亲这样的角色,他也很难做到欢天喜地的接纳。
于是,他不开心,不接纳,甚至伪装欺骗,想试探自己的存在感。
不知道宫老头儿是不是有意把父亲这个角色写得有些狂妄、傻,不过也对,一个发战争财的人,这样写他,符合背景。
这一家人的生活,也算是挺不错的,靠的,是父亲。这里,一定有什么隐喻。单单那个像大面罩一样的东西被搬进搬出,就是个隐射。宫老头儿每部片子里都有奇奇怪怪的机械装置,当然,也有奇奇怪怪不为人知的只有孩子们才能找到的私密世界。于是,小男孩儿开始“穿越”了。
而穿越之前,他看到了书,一本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书,对自残行为、对继母的接纳、对父亲母亲,在看到书的那一刻,他开始了自我救赎。
失踪的继母,他一定要带回来!
接纳是相互的,就像继母不经意间的一个动作、一句话(让男孩儿摸她的孕肚…在神秘房间说出最不想看见他)大概她也很难做到视如己出,也需要心理调适。
接纳,是个过程。而且需要有牺牲。
成长过程也是。各种执念可能就会变成吞噬你自己的猛兽,如果不保持善良的话,很可能就被毁灭,人生,也就无从谈起。
小男孩儿对待鹈鹕、鹦鹉,始终保持善良。
对于画面里的许多许多隐喻,就留着别人述说吧。
画面,得看什么人的笔下。
对于期待许久的漆扇画面,我们是略略有些失望的。
当工艺失去匠心,那,只能是乱七八糟的,室友强迫自己把那几把扇面儿能够“看顺眼了”,对,看顺眼了也需要过程。谁让咱不巧,碰上熟练工去吃饭了呐。
假期总是过得很快,小城春色还未触摸,春风吹得有些带劲儿,我的室友穿上被洗过的回来时的衣物,又去滤江南了。
说要记一记,说了好几日,春雨抽得人睡不着,这才记了。懒癌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