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建国以来的八次高考改革,每一次的高考改革都牵动着数千万学生、家长还有老师的心。关于高考改革,教育部的初衷是好的,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给学生更多选择自主权,更多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可是改革真正实施的时候,问题仍然很多,值得探索和思考。
任何一次高考改革,有些人会因此收益,而有些人也会因为无法适应或者在改革过程中受到伤害,这是无法改变的局面。因为好学校就那么多,招生人数基本也是变化不大。
记得我91年那一年也是碰上高考改革,湖南第一次实行3+1模式,语数外+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我选择的是纯理科,语数外+物理。很幸运,我的成绩一直比较稳定,恰逢高考阴雨天,我发挥不错。
什么是3+3模式?
2014年教育部在上海浙江开始进行又一次的高考改革试点,由原来的文理分科改为3+3,语数外固定每科分数为150分,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信息技术中任选3名,每科100分,按照赋分制计分。英语口语考2次,6月10月取最高一次成绩计入总分。
什么是等级赋分制?
学生考试时会有一个原始的卷面分数,根据这一分数,进行由高到低的排序,分出A、B、C、D、E五个等级,A等级占15%,B等级是35%,C等级34%,D等级是15%,E等级一般≤1%。具体又将这5个大的等级分为21个赋分等级,再把对应等级转化为具体的分数。等级赋分制改变了以前唯分数模式,按照每一科排名的情况来划定等级,最后对应到分数上,最高100分,最低40分,每个等级3分。排名1%得100分,排名2-3%得97分,依次类推。
怎么录取?
打破以为按照学校优先原则进行录取,选择专业优先,按照专业+学校模式填报平行投档,不分先后批次。
试点情况如何?
浙江、上海等地试点,每年的情况都有一些变化,家长和学生压力确实很大。总体试点情况,应该不是很理想。主要存在几个问题:
1、给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带来前所未有的沉重负担。 所谓的2次考试取最高分,反而加重了学生加重的负担,原来只通过一次考试决定考试成绩变成了多次考试,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压力更大。
2、3+3的组合总共有20种,选择太多,试点情况选择物理的人数只有30%左右,而选物理对应的大学专业可以覆盖到90%以上。说明物理难度很大,大部分学生不愿意选择。说明学校在职业引导和高校专业引导中缺少足够的培训,学生和家长对于新模式如何选择+3以及高考志愿填报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3、走班模式与学校资源难以匹配。对于高中老师来说,走班制名义上提高了学生的自由度,但目前教育的管理方式以及语数英是必考科目这两个现实,决定了仍需设置行政班。想在高中实现西方大学那种没有行政班、按兴趣自由选课的理想模式,没有考虑现实条件和环境。实际上,走班制使得选科老师的工作量急剧增加。
结束语
任何改革都是在摸索中前行,高考改革涉及面广,试点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应该是正常的,需要客观看待。出现问题,再解决问题。但是高考教育改革之路已经是势不可挡,在2020年将在全国普及新高考模式,各省在3+3的模式中有创新,例如湖南属于第二批试点省份,改成了3+1+2的模式,1就是物理和历史的选择,总共组合由原来的20种变成了12种。
期待中国的高考教育改革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