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反复好奇这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一大把年纪了,还是不肯放过自己和家人?
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那些芝麻大小的都不是个事,但是鸡蛋里挑骨头的人,总觉得这就是个天大的大事。
比如说,你买了20块一斤的土鸡蛋吧,你都觉得这鸡蛋已经算是最好了吧,菜场里摊位就总共这几个,人家什么样的蛋什么样的价格明码标价,你总不能敲破人家一个蛋,查验里边的蛋黄是淡色还是深色吧。
但是哦,总有人就是觉得你干啥都不行。“不是叫你买20元一斤的土鸡蛋吗?”
“是啊,我确实给你买来了20元一斤的土鸡蛋啊,卖家还说这是他们自家养的鸡呢!”
“这是20元一斤的土鸡蛋?蛋黄这么黄!能吃吗这是?蛋黄这么黄买来干什么?”
…………
“哈,我又没有透视眼,我能知道这里边的黄是白的还是黄的?”
“下次这样的蛋就别买,他说他家鸡生的,你就相信啊?”
看这对话,是不是觉得自己也有诸多经历。你有时候都怀疑自己到底都拥有了什么样的家人?
一个锅因为盖了盖子,事后没有注意到就忘记洗了。但凡看见的人,也就是顺手多洗一样东西罢了,反正不是你洗也是我洗,谁洗还不是一样。
但是有些人就是觉得这样可不行,我一定要要让知道错,也许她可能是出于教导的意义,觉得自己有必要让他们知道做事的责任,她先是碎念念地自我嘀咕,这声音也不大不小,总之不会小到你听不见,要是你没有回应她,她接着就一遍遍地反问:烧了东西怎么不洗掉?都几天了也不洗?怎么回事?
要是你回应:哦,没有洗啊,那可能忘记了。
“这种事情也会忘记啊?做事情一点也不细致……”
然后一串的碎碎念。
最后你可能都听不下去了。“不就是没有洗嘛,你要是不高兴,我现在洗掉就好了呀,你不想洗叫我来洗啊,干嘛搞得大家都不爽快。”
然后双方都有点情绪,生闷气……
如果听的人觉察到对方不只是一种老人教导新人的时候,他可能接收到了不止一种信号,光从口气和姿体语言里,他觉得你这是在责备他,你是找他的错处,搞不好有可能会引发口角。
本来你的出发点是想教会晚辈做事多一点细心,提醒他什么东西没有清理仔细,以致今天我要用的时候就不能马上享用。这种感觉让确实让你体验不好。
但是你偏偏口不择言,语气尖锐不善,没有好好打好腹稿就把没有经过脑子里的话,一股脑地倒出来,不止招来更大的愤怒还导致双方关系的僵立。这简直是损敌八百自毁一千啊。
家人本就是我们来这个世上最亲的人,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往往又是令我们伤心难过的人。
以致我总想弄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一个人对自己和别人总是那么高标准?是因为过去缺乏安全和爱吗?是他们也曾不被家人好好对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