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读了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其实很多年之前读过,大约是刚上大学那会儿吧,距今已十年有余。或许是时间太久,又或许是当时年轻,印象中这本书是“言情”小说,贵族与贫民,世俗与门第的热闹。现如今自己已是人妻,人母,再读这本书,心境却大不同,看到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
一、关于婚姻
在书中遇到的第一对夫妻是班纳特夫妇。这对夫妻在日常生活中可谓是一地鸡毛。班纳特先生年少时轻狂爱慕美色,娶了班纳特太太,婚后班纳特先生取笑太太的愚蠢成了日常,而太太的唠叨和哭哭啼啼,让日子过得一惊一乍,前者贬低,后者毒舌。你来我往,成了一种惯性。婚姻的幸福,家庭的乐趣,几乎说不出所以然来。
简和宾利属于一见钟情,简善良温柔美丽,有思想有见地,但相对隐忍含蓄,宾利属于贵族子弟,热情和善,但缺乏主见,她们的婚姻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是理性的幸福的一对,能回归平淡。
夏绿蒂和柯林斯的婚姻也是有代表性的一对。柯林斯是一位牧师,算是有地位和一定的财富,可以说他圆滑,热衷于练习赞美每个人,也可以说他迂腐,依附于恩主,完全没有了自我。夏绿蒂作为一个大龄女青年,相貌一般,有思想,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无非是舒适的生活,所以义无反顾嫁给柯林斯,婚后和丈夫相处少,鼓励丈夫待在花园或者书房,而她自己待在客厅。无爱的婚姻,各取所需。如禁锢的金丝雀。
对于莉迪亚和威克汉,一个放荡不羁,一个登徒浪子,凭着感性和一时的热情在一起,不多时就写信给姐姐伊丽莎白,让帮忙给威克汉谋一个职位。不成熟的年龄,不成熟的婚姻,只能是鸡飞狗跳,凄凄惨惨。
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是作者用笔墨最多的,也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婚姻状态。她们之间经历傲慢和偏见的误会,达西第一次求婚时态度高高在上,对伊丽莎白的说法也很勉强,他以为伊丽莎白一定会答应她的求婚,结果伊丽莎白数落了他很多,并拒绝了他的求婚。再次彭白里庄园相遇时,达西改变了很多,并帮忙解决了莉迪亚私奔的事,最后在凯瑟琳的“助力”下,他们终于走到一起。他们互相尊重,思想想通,都爱读书,性格互补,跨越了门第观念,算是全书里最理想的一对。一对金玉良缘的婚姻会让双方都成长起来。
世间夫妻千千万,婚姻也万万千,婚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是所有幸福的婚姻都是理性和感性的碰撞,并在浪漫中磨合,没有一蹴而就的风平浪静,只有经历才有可能刻骨铭心。
二、关于印象
第一印象很重要。美丽的外在和形象是引起别人关注的前提。简和宾利是这样,简无疑是美丽知性的,宾利也是英俊热情的,这样的在外条件,让她们互生好感,进而有了解的可能性。而伊丽莎白和达西,也是因为第一印象太差,主观上先入为主,伊丽莎白为达西贴上了傲慢无礼的标签,以至于威克汉在贬低达西时,伊丽莎白都没有产生任何怀疑。而伊丽莎白对威克汉的好感,一方面是威可汉懂得讨人喜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长相不凡。而达西的顾虑,也是因为对伊丽莎白家庭的不满,财产姑且不论,达西更看重的是个人品德和修养,在几次乡村舞会上,班纳特太太的“高谈阔论”,玛丽的弹琴唱歌,莉迪亚和吉蒂与军官的疯闹和调情,都让达西无法忍受,以至于和自己的思想情感做斗争,一再权衡和考量。
第一印象是一个敲门砖,敲的好,皆大欢喜,敲的不好,就千回百转,如若没有其他峰回路转的机会,或许就会错过成陌路。
三、关于家庭
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和成长的重要性,是谁都无法否定的。班纳特夫妻两,男的有智慧,但却在鸡毛蒜皮的生活中被消磨殆尽,女的轻浮简单,神经衰弱。而她们的五个女儿,两个大女儿都有思想,有自己的目前和理想,三个小女儿更多的是像班纳特太太,愚昧无知,举止轻佻,我想只所以有这样的差别,会不会是因为头两个孩子班纳特先生教育的比较用心,所以有良好的修养,父女之间也互相尊重。而后面随着孩子的增多,生活的琐碎,班纳特先生就慢慢变得懒散起来,对孩子的责任心也提不起来,导致三个小女儿更多的是像班纳特太太,像一团稀泥,扶不起来。所谓的原生家庭也是如此吧。
在书中,关于家庭还有另一层解释。既婚姻不是独立的,每一对结婚的男女,都是和双方的家庭息息相关,一个人的背后是一个家庭。财富,门第,教养,都不可分割。如若不是这样,宾利小姐和凯瑟琳夫人就不会阻止简和伊丽莎白,达西也不会顾虑重重,左右纠结。
以前看书都是看热闹,不懂为什么看,也不知道经典的内涵,囫囵吞枣一般,咕咚一口吞,再次回过头来看,觉得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之所以流传几个世纪,就因为在那个时代的观点,现如今依然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