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理解的少年》中陈瑜老师在书中说——
人和机器的区别是什么?机器只讲功能,它存在的价值就是高效地完成任务。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情绪、有感受、有独立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才是这一代孩子分外在意、格外看重的。
这代孩子绝大部分衣食无忧地长大,没有物质层面的忧患,所以他们追求心灵的丰盈和精神的富饶。他们会追问:人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要读书?我有什么价值?未来我可以成为怎样的人?……十来岁的孩子,发出这样的叩问,毫无疑问是社会发展的傲人进步,但遗憾的是,我们成人社会给不了他们满意的回答。
浮躁而短视的大人们啊,还在想方设法把他们嵌入我们自认为最优的发展轨道,去奋力追逐所谓的“成功”,一旦出现任何预期之外的不可控因素,就会焦虑、抓狂、崩溃。
不得已,孩子们成了承接成人情绪的容器,直到有一天,他们再也接不住了。于是,熟悉的剧情开始了:学习没有动力,整天玩手机,日夜颠倒,封闭自己,拒绝沟通,或是跟家长、老师激烈对抗。
不要把这一切甩锅给“青春期叛逆”,不是每个孩子到了青春期都必然要叛逆的。如果他的个人成长没有被压抑、内心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他与教育者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那他还有什么叛逆的必要呢?
而在大多数的成年人看来,孩子就是机器——你好好学习就行了,想那么多干嘛?只有机器只会做事,不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