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谁的叶》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于上节课学习过的帮助迷路的小叶子找妈妈,认识了一些叶子并画出其中两种,首先让几个学生拿着活动手册,上讲台分享一下自己画的叶,尽可能让学生在描述的时候使用叶柄、叶脉、叶片等专业词汇,并分别描述自己看、摸、闻的观察结果,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之前学习内容的掌握,也便于学生更多的发现自己画的叶的特征,有助于之后在室外活动时快速找到相应的植物。

        随后教师在PPT上展示出一会需要寻找植物的区域图片,在图片上用红色线标出活动范围,告诉学生尽可能在这个地方寻找并观察,不要出去,如果有什么其他事情,一定要找到老师并告诉老师,然后让每个小组的组长起立,告诉组长本节课最重要的是组长要带好自己组的同学,做的最好的小组及小组长,要特别进行表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寻找叶、寻找植物。

        带领学生下楼在一个教宽阔的地方集合好,让学生按照分组站好,提醒学生手上的叶、活动手册注意不要搞掉,再次提出问题:“我们这节课需要做什么?”学生回答找和上节课画下来的一样的叶,然后让学生在教师指定的区域里开始活动,帮助小叶子找妈妈,有学生找到叶之后,提问:“你在这找到了小叶子的妈妈,那其他地方有没有一样的树呢吗”让学生们多走走,多看看,仔细看。

          时间差不多时,提醒学生集合,然后立马展开讨论,教师提出问题:“你是靠叶的什么样子找到它的妈妈的?”“你是在哪找到它妈妈的呢?”在这里,最开始我仍然下意识的使用了特征等词汇,导致学生不太明白词语的意思,之后立马改成了样子等生活化词汇,发现学生立马就能明白话语的意思了,包括在找植物的描述上,如果延续上节课找妈妈的说法,那学生的兴趣和理解会有明显提升,可见,在面对一年级的学生时,要尽可能避免使用过多专业词汇,也要让语言更加“童趣”化,如果需要使用专业词汇,也尽量使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尽可能掌握的词汇,反复使用这个词汇即可,避免其他的专业词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节新课前我会请学生回忆上堂课的要点,这课我问学生叶的形态结构和组成及特点的时候,每个班班都有学生说:叶上有茎,叶...
    HuangXQ好心情阅读 1,583评论 2 0
  • 本节课以一些小叶子出来玩,但是一不小心迷路了,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找到妈妈为主题,先以一个小故事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b520152b9ae0阅读 751评论 2 0
  •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不同植物的叶,具备了在仔细观察后能从叶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虞冰兰阅读 3,757评论 3 0
  • 课时:两课时 一、知识回顾 1、一片完整的叶是由哪些部分组成?温馨提示有4部分。 2、观察不同的叶子你发现了什么?...
    Cooya阅读 624评论 2 0
  • 课题就是一个问句,很显然这也是一个任务,学生要辨别叶的种类。叶的特征是植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前两课,我们引导学生...
    水流众小生阅读 1,154评论 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