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基于上节课学习过的帮助迷路的小叶子找妈妈,认识了一些叶子并画出其中两种,首先让几个学生拿着活动手册,上讲台分享一下自己画的叶,尽可能让学生在描述的时候使用叶柄、叶脉、叶片等专业词汇,并分别描述自己看、摸、闻的观察结果,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之前学习内容的掌握,也便于学生更多的发现自己画的叶的特征,有助于之后在室外活动时快速找到相应的植物。
随后教师在PPT上展示出一会需要寻找植物的区域图片,在图片上用红色线标出活动范围,告诉学生尽可能在这个地方寻找并观察,不要出去,如果有什么其他事情,一定要找到老师并告诉老师,然后让每个小组的组长起立,告诉组长本节课最重要的是组长要带好自己组的同学,做的最好的小组及小组长,要特别进行表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寻找叶、寻找植物。
带领学生下楼在一个教宽阔的地方集合好,让学生按照分组站好,提醒学生手上的叶、活动手册注意不要搞掉,再次提出问题:“我们这节课需要做什么?”学生回答找和上节课画下来的一样的叶,然后让学生在教师指定的区域里开始活动,帮助小叶子找妈妈,有学生找到叶之后,提问:“你在这找到了小叶子的妈妈,那其他地方有没有一样的树呢吗”让学生们多走走,多看看,仔细看。
时间差不多时,提醒学生集合,然后立马展开讨论,教师提出问题:“你是靠叶的什么样子找到它的妈妈的?”“你是在哪找到它妈妈的呢?”在这里,最开始我仍然下意识的使用了特征等词汇,导致学生不太明白词语的意思,之后立马改成了样子等生活化词汇,发现学生立马就能明白话语的意思了,包括在找植物的描述上,如果延续上节课找妈妈的说法,那学生的兴趣和理解会有明显提升,可见,在面对一年级的学生时,要尽可能避免使用过多专业词汇,也要让语言更加“童趣”化,如果需要使用专业词汇,也尽量使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尽可能掌握的词汇,反复使用这个词汇即可,避免其他的专业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