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善”有原因,它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结果,那也不能称为“善”,“善”是超乎因果联系的东西。好人难做,但我们仍然要做个好人。
——列夫·托尔斯泰
最近,朋友圈似乎被冯导给冠名了,所刷之处都是它的影子—《芳华》,他征服的不只是荧幕前的我们,更是一代人的回忆。
青春是美妙芬芳的。却也是残酷的。
《芳华》电影改编自著名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芳华》。
“我讴歌他们的青春,用这个电影再爱他们一次。”
故事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
在以前的年代,什么东西坏了会想修,现在是什么东西坏了都只想换。
这是看完电影《芳华》,我脑海中浮现出来的一段话。
“收到了你写的信,我小心翼翼地将它藏起,像守护着一个秘密。”这是70年代一位年轻女兵写过的一篇日记,她说那时候每个月等着心上人的来信,就像等一场隐秘而盛大的舞会。她能猜中钢笔的品牌,闻出墨水的香气,还能想象出深夜里那个他在昏黄的台灯下认认真真、一笔一划的背影。
是啊,从前的人们喜欢用带着体温的笔迹袒露心意,而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电脑里都躺着一大堆不想打开的email和广告。
从前,朋友很多,宿舍的姐妹成了一生的知己,同事组成了天南海北的旅友,下乡结识的朋友们总是三天两头打来电话,一日是战友,终身是战友。
就像刘峰会在后来,几次去医院看望何小萍,即便他们的相处时光并没有多么漫长。
就像《芳华》的结尾,文工团解散的多年后,郝淑雯在海口意外遇见了刘峰,并仗义出手替处于困境的刘峰解决了难题。她含着泪紧紧握住刘峰残破的假肢,颤抖着替这位窘迫的曾经战友讨了一个公平。那一刻时光倒流,她与刘峰仿佛从来没有分开过。
可惜现在,我们常常会感慨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甚至没有好好说一句再见。
也有些人,今天我们见面道了声好,转身再见后就不会再有所挂念。
感情的局促和脆弱,让我们越来越伤感和胆怯。有时候,你刚想转身,他已然离开。
汪国真说:“不要给我太多情意,让我拿什么还你。我无法报答,又怎能忘记。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这就是一篇最动人的宣言。”
是啊,你从来都不用给我太多。
对刘峰来说,林丁丁的一个微笑就够了。
对何小萍来说,刘峰一只递过来的手就够了。
对萧穗子来说,何灿递过来的那个余味无穷的西红柿就够了。
它们让我初尝恋爱的清甜,让我青涩的年华弥漫起沁人的芳香,从此让我的目光有了追随的对象。
从前,一生只够爱一人,你说一遍我就记下。
佛语有言:“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只有众善够重,诸恶才能被诛。如果这个世界还不够好,不是说做好人没好报,只能说我们的善良还太少太单薄。
如果你还问,为什么要做好人?
那是因为,善良是本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那是因为,善良是武器:它是唯一能对抗邪恶的武器。
更因为,善良是人性:聪明也许是天赋,但善良是“人之初”那与生俱来的人性。
当你被早晨第一缕阳光温柔唤醒,就注定这将是,也必将是,纯善的一生。
豆瓣影评
影志:没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适合带长辈们看,或许多少年后,就没人再拍这样的电影了…后面半小时泪弹太足,我们在最好的年代虚度光阴,他们在最坏的年代洗尽铅华。
法兰西胶片:三星半,手松点也是可以四星的。全片最触动我的,就是那场独舞,关于信仰、对集体主义的控诉、青春之殇,一场戏都在里面了。冯小刚确实在做以前第五代导演才会做的事,他驾着他积累的20多年的名声,扭过头,凿一座碑。
一口吃掉小蛋糕:【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练功房、成分、“解放”……太多感同身受的情节,心疼,数次落泪。看到何小萍最后的失常,战争的残酷,有些理解我那个参过军的怪脾气的爷爷了,恩怨全都释然。不得不佩服冯导选角的眼光,真实,个性鲜明,满屏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