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正确认识“道”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èi);上德若谷,大白若辱(rǔ);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yú),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意译】
上士听了道,勤奋去实行;
中士听了道,将疑而将信;
下士听了道,反而加以讥笑,不被他们笑,不成其为道。
所以呀,古话说得好:
光明的道也有暗昧的时候,
前进的道也有回来的时候,
平坦的道也有崎岖的时候;
(这里面有“道”但它不是我说的道,但这是道的作用)
高上的德就好像河谷,清澈洁白过后就会浑浊;
再广大的德如果站不住脚,就是建立了德,它也像是偷来的;
质性保持纯真,是因为它没有发生变化,
最完美的方,是因为它棱角没有被切去;
最完美的器具是因为它需要长时间才能做成,
最好听的音乐是因为它没有过多的杂音,
最高大的形象是因为它没有形象,看不到形象。等等,
这里面你都看不到“道”,但实际上这些都是道的作用结果。
因为只有道,善于给予,并且愿意成就。
【感悟】
本章老子通过列举的方式给大家讲了如何去认识道。
1、大多数人不认识道,不理解道。
2、老子讲的道,并不是道路的道。
3、德就是道,德是人之道。(这里充分证明了德就是人之道,老子的德就道。)
4、老子在这一章进一步让大家理解“非常道”的意思。可以看出老子为了让后人理解他的“道”,用心良苦。
5、老子为了让大家理解“道”,前面三个用道路讲道的作用结果,但两个道的意思完全不同。进一步说明他讲的道是“非常道”。是为了让大家正确认识“道”。可见老子为了让大家理解道,用心良苦啊。
6、第四十章论证的是道的产生规律,第四十二章论证的是道的产生过程,老子在这两章之间加入了本章,目的就是让大家正确的认识道,精准的把握道。
7、“不笑不足以为道”从这一句可以看出老子的大肚,对别人的不理解表现出如此的胸怀。
8、对孩子的教育要培养孩子像老子那样,具有大肚的胸怀。做自己认可的事,让别人去说吧,有不认可和不理解,这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