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来都对哲学很感兴趣,可能是因为哲学探讨的是这个世界的本质,对我们存在意义的探讨,还有对真理的探索。我从初中的时候开始就对哲学很入迷,那个时候也买过柏拉图写的《理想国》这本书。不过那个时候由于年龄太小了,这本书读起来很多理论自己也不了解,所以看了几页实在看不懂就没有再看了。我对哲学一度很着迷,那个时候甚至想要成为哲学家,在大学教授学生哲学理论,并且自己持续探索思考。
人们常常说哲学,但是大多数人对哲学其实没有太多的理解,包括我自己在内。我认为哲学就是去思考我们为什么在这里,这个世界为什么在这里,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正义,等等类似的问题。我那个时候对世界有很多好奇的地方,并且一心想要去了解世界到底是什么。不过这些类似的问题人们讨论了几千年仍然没有一个结论,之后我觉得想了半天反正很多事情以人类现在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无法弄明白的,于是当哲学家这个想法也一撂了之了。
不过我那个时候会这么快失去对哲学的热情,一方面是因为年龄太小知识量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并不真正了解哲学。在《理想国》这本书里面,苏格拉底和其他人的对话完全是一场思想的辩论,非常考验一个人的逻辑思考能力。我今天听了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开篇之后已经觉得脑容量有点不够了。这次听书给了开篇三个比较有意思的对话,并且详细讲了其中两个,而这三个对话都在探讨什么是正义。
第一个对话是一对父子和苏格拉底展开的。这对父子对于正义的观点就是欠债还钱,这也是人们很普遍有的观念。不过苏格拉底反驳了这对父子的这个观点,他举了一个例子,说如果你从你的一个朋友借了一把菜刀,当你要拿去还给他的时候发现他疯了,这个时候如果还给他的话他可能会用这把刀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杀人。苏格拉底认为用这个观点来诠释正义太过简单了。这对父子中的儿子之后又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说正义就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苏格拉底接着又再次反驳了这个观点,他说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分辨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很多人表面上当我们的朋友,但是有的时候却可能会在背后捅我们一刀。所以这个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
第二个对话是一个智者对苏格拉底提出的他对正义的看法。他说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到达高层,达到统治者的地位,那么他说的话做的事情就是正义的,弱者就算不想接受也必须得接受。苏格拉底当然不会赞同这个观点,他费了很大功夫来驳倒对方的观点。苏格拉底的辩论听起来让我觉得很绕,有些部分听一遍是肯定没法听懂的。我个人当然是不会认同这个观点的,因为我觉得正义是应该有普适性的,如果正义仅仅是为了这个世界上一小部分人的利益,那么这就不是正义了。
Pg. 29 《论语|辜鸿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Pg. 226《刻意学习》"投资自己是件稳赚不赔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