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的幼年,时间定格在嫩嫩的茭白里。总记得妈妈去一个水塘里采茭白,茭白嫩嫩的心儿,生吃起来有点儿甜味。后来问妈妈,她说那个时候估计我三周岁。再大一点,是妹妹出生的时候,我悄悄的趴在门帘后偷窥,其实我什么也看不到,那一年我五周岁。
满七周岁那年,父母把我送进了学堂,从此开始,时间缩微在厚厚薄薄的书本里。记忆中的第一次考试,估计我还不知道考试是什么情况,老师报分数的时候,记得别人都笑我,看来我是后知后觉型。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换了新同桌,我也突然知道努力读书了,名次居然跑到前三,还成了学习委员,作文常常被作为范文来读。事实上我是从外公的书店里看了很多例文后写的,只是编辑的比较讲究,大家都没能知道。
小学时段能够回想起来的趣事是,每次快到下课时,总是准备着随时往外冲,这样就可以抢到一个绝好的位置,玩系手绢游戏。(两个小伙伴,还有一群备选,选定两颗树干,一个人先把手绢系在一棵树上,然后喊开始,两个人要相向跑起来,刚才没有手绢的那位要跑到系着手绢的那棵树,解下手绢,再奔向他原来在的那棵树,并要系好它;而另一位则以最快的速度追赶他,以此类推,总有被抓住又没有系好手绢的时候。玩游戏的时候会被吓得心脏狂跳,可还是被抓住了,然后就得换另一个同学上场了。)
中学的时光,总是和刻苦读书相连,我也不例外,反正每天努力地读书。记得那时候的英语和政治书都是整本整本背诵的,以后考研啥的从不怕政治考试,估计要归功于那个时候的付出。
中学时代记忆最深的事儿,是晚自习过后,大家都饿的像狼一样,小吃部里,白水下的面条都是美味佳肴;还有就是喜欢和几个要好的女孩子到操场边学唱港台明星的歌曲;剩下的记忆就是宿舍熄灯睡觉的事儿,有同学偷偷点蜡烛哦,还有在被子里用手电筒看小说的。
进入师范学校的我,专业读起来觉得轻松无比,也就琴棋书画加一点文艺青年的要求。弹指间,毕业踏进工作的大门。其实还是在学校,不确定自己的孩子气有没有蜕去,但却成了孩子王。那时候的我可用“血气方刚”来形容吧,所以我想那时候所带班级里的孩子们是最幸福的,因为我用了所有的热情去对待他们。但是时间总在不断改变自己的想法与观念,最初的热情渐渐蜕去。
这个时间段,是女孩子的豆蔻年华,填满了一格格的回忆画面。有不了了之的情书,有闺蜜间的爱怨情仇,有过对未来的茫然,更有对未来的美好畅想。已经很少感觉到是趣事了,总觉得有些事儿是要慢慢记住的了。
二十岁后,开始告别少女的青涩,告别淮河的苍茫,渐渐醉在江南的秋风春雨中。江南气息的熏染,让我彻底爱上了江南。
零七年的初春,我来到了苏大校园,走在那一排排砖红色的古典教学楼前,漫步于那一弯弯绿水环绕的亭台楼阁边,感受着暖风拂面的温柔,体验着柳絮纷飞的浪漫,享受着姹紫嫣红的喜悦,这些都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于是我决定辞掉在编的工作岗位,选择考研继续学习。卸下前一份工作的压力,我走进了苏大校园。攻读学位的同时,我选择了走进公司兼职。毕业那年很多同学都去考公务员或者教师,我是想都没有想了,原因是我刚从那个围城里走出来。
二零一零年我完成了结婚,生子,买房,新工作。时间就是这么的奇妙,让你一下子变身为一个完完整整的人生。又四年过去了,发现时间越来越快,也许是上班的日子节奏太快,也许是因为有了孩子,觉得日子更快乐了,不知怎么的,现在是觉得越来越快,有时候会感觉阵阵心慌。周末的时候特意安排点时间,漫步于街头巷尾,慢慢感受下白骥过隙般,流逝的光阴。
2014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