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很多关于爱情的文章,和书。怎么说,总感觉有些许悲凉(其实我写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开心一直在笑🤣)。
我没感受过爱情,也不太想体会。主要是我看的那本《我有故事,你有酒吗?》里面的内容离我太久远了,没什么好感触的。但是看见了那么现实又狗血的情节在一对对恋人上发生,确实很害怕自己的未来会有些杂事出来阻挠我的脚步。
说到这个点,突然就想起了恐婚。我不恐婚,倒是身边人和我提过。原因我大致猜测就以下这些:
一个,万一对方劈腿啊咋滴太烦人了,结之前是爱情,结之后是亲情。你结婚还可以离婚,步骤太多还不如不结。
其次,结婚前你还得过对方父母的眼,看对眼了,这事儿顺了,看不对眼,完球,麻烦来了。这对眼前提大概是什么房房车车啊人品啊婚前医院检查什么的。
再者,孩子问题。这也是当今中年父母脱发落泪的重要原因。孩子成绩不好咋办?孩子早恋咋办?孩子在青春期和爸妈意见不合咋办?等等等等的问题是真折磨人心。但你要说全是孩子问题也不对,其实父母问题往往是最大的。当今父母没有谁是经过专业训练后培养出来的,你想成为父母很简单,怀个孕就行。这也导致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并不怎么不恰当,反而影响了家庭矛盾。
最后大概就是原生家庭的原因了。毕竟生父生母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影响是最大的。
还有一种叫做不婚主义。印象中好像有挺多人是不婚主义(但我不太相信那几个同学准备不婚)。一些年长的父母可能不是能特别理解为什么选择不结婚。其实每个人的生活状态都不一样。有些人有责任心,同理心,会关心照顾家人,理性对待问题,他们适合结婚。有些人爱刺激性的东西,更喜欢新生事物,适合风风火火的恋爱。有些人就是喜欢和恋人一起生活,觉得结婚后压力太大。而其余有些人就是想孑然一身的生活,用孤独感来激发创造力,带遗憾的生活。
说白了,这个新社会不再将结婚当作一件任务去完成。它少了种刻板使命,增加了人生风趣。我曾想过,如果我这辈子不结婚不生子,等到父母暮年去世后,去干点疯狂的事情,完成我自己这辈子的愿望,然后自行了断升天(只是个理想状态不太可能)。毕竟人的开头与起点都一样——毫无留恋的生与死。
不过人活一世总不能白活一趟,你总不能吃喝拉撒弄好就准备拍拍屁股走人,多多少少也得为社会做点贡献,留一下存在过的痕迹,然后悄然离去。声响不必太大,如木鱼声般平静可好。
又是一个不知该如何结尾的结尾。不过闲聊嘛,没多大讲究,只需一句“再见”即可。
“但是我知道,我会遇见你
恰似昨天,正如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