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距离市区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村庄。村庄与河流相接,河流之外通往城市。这条河流的一边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河流的另一边是繁华而闪耀的城市。多少年来,村庄上的人们都要坐船渡河才能到市区。后来,交通发达,修了公路,会骑车开车的年轻人都选择走公路,只有少数想抄近路的人会选择坐船。
李爷爷便是其中一位。李爷爷一家在村里算是大户。李爷爷膝下有两儿两女,一个女儿远嫁,一个女儿嫁到了本村。李爷爷的大儿子做了一名人民教师,小儿子是一名泥瓦匠。
大儿子结婚后,带着老婆在村上另谋了一处地,盖了栋房子,过起了小日子。按照农村的习俗,老人一般和小儿子住在一起。李爷爷家也是这样,李爷爷,李奶奶,和儿子,儿媳,孙子住在一起。
02
从我记事起,李爷爷,李奶奶就已经是老人的模样了。虽然年岁已大,但他们精神抖擞,衣服勤洗勤换,门口的晾衣杆上总是晾着李奶奶洗净的衣服。他们种着几亩薄地,自给自足。不忙的时候,李奶奶炒好花生,李爷爷挑着扁担,渡过那条河,翻过两道坡,到集市上叫卖。每次从他家门前走过,总见李奶奶头上裹着毛巾,在大锅前翻来覆去地炒花生,那声音在宁静的乡村显得格外刺耳。
李爷爷的花生并不那么好卖。他每次都是早上天蒙蒙亮就出去,傍晚才回来,中途就在街头随便吃点。听母亲说,几乎就是上午大家买菜的点,人多还好卖点,到了下午就不好卖了,几乎就是连卖带送。毕竟拿回来也要力气。
卖了花生的李爷爷,总是会带点鱼或肉回来,改善一下家里的伙食。虽然和小儿子住一起,他们却是单独开火。家里一直都是用的农村那种老式灶台,没有高压锅,没有电饭锅,没有燃气灶。李奶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了无数次火,做了无数顿饭。
03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我知道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而李爷爷和李奶奶看上去却似乎还是我小时候简见到的模样,仿佛他们就只是从老年迈入了更深的老年。
因为和小儿子住一起,李爷爷和李奶奶有时候会帮衬着点,帮忙做点农活,帮忙做几次饭。大家伙儿都夸李爷爷李奶奶能干,不仅能种地养活自己,还能炒花生赚点外快,帮衬儿子。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是看不得儿子受苦,趁着能做再多做点。
天有不测风云。有时候能够维持并不完美的生活现状已是不易。
那一年,李爷爷的女婿出了车祸。女婿和女儿感情很好,逛街时女婿骑自行车带着女儿,车祸发生时,女儿幸免,女婿却再也没有醒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难过自不必说。李爷爷李奶奶深知人死不能复生,在女儿出去打工后,默默地把女儿家的田地接过来。挣的钱等女儿过年回来时,悉数交给女儿。
从此,李爷爷李奶奶更忙了,他们的背更驼了。
04
那一年,李爷爷的大儿子骑摩托车腿受伤了,干不了地里的活儿,而大儿媳妇儿又去外地给带孙子去了。大儿子家里的农活儿眼看着没人做,大儿子便跑到李爷爷家,央求李爷爷帮忙做。大儿子说,他们又是帮小儿子干活,又是帮女儿干活,怎么就不能帮自己干点?
可李爷爷李奶奶老了,干不了那么多了,便没有应下。他们从没有想过要偏袒谁,可是大儿子硬是觉得他们待他这个大儿子最不好。大儿子就这样和李爷爷李奶奶吵开了,父子吵架的事情传遍了我们那个小小的村庄。
我不知道后来他的大儿子是如何处理家里哪几亩地的,只知道李爷爷李奶奶后来很少在人前提起他们的孩子。
他们的神情更落寞了。
05
生活的沉重并没有压垮这两个老人。
他们依旧过着老两口的日子,他们家的炊烟照常升起,他们家的晾衣杆上依旧晾着满满当当的衣服。有一年春节回来,李爷爷李奶奶把现炸的刚出锅的绿豆丸子端了一碗到我家,热气腾腾。
看似平静的日子里总是藏着些什么,日子久了,才渐渐浮出水面。其实,李爷爷身体一直都不太好,但是没有告诉大家。有一天,李爷爷的病变严重了。一大家子围在李爷爷家的院子里商量着怎么办。李爷爷说:“一把年纪了,算了吧。”李奶奶不同意:“家里还有点钱,都是他挣的,拿来给他治病吧。”那时候我还小,不记得他的孩子们都说了些啥,脑海里只留下那种严肃、凝重而又伤感的场面的记忆。
后来,李爷爷开始了长期服药的生活。而李奶奶也开始了在家附近捡一些垃圾到镇上卖。有一次,不小心被我瞅见了,李奶奶的脸上立马露出一丝窘迫和尴尬的神色,我便忙装作不经意的样子撇开了脸。
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好人未必会过上好的生活,即便她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
06
上一次我回家,和母亲聊天,问起隔壁李爷爷和李奶奶的近况。母亲告诉我,李爷爷走了。李爷爷和李奶奶从来都是成双成对的,我无法想象李爷爷走后,李奶奶如何度过剩下的那段日子。所以,听到那个消息的时候,我的内心无比的震惊和哀伤。
我从没听过李爷爷和李奶奶互相说“喜欢”一类的话,只知道李奶奶每日为李爷爷洗衣做饭,李爷爷总是不辞劳苦,多干些体力活。他们就这样,彼此相伴,到了老年。
去年春节在家的那几天,我见到了李奶奶。她脸上的皱纹深了些,头发虽然花白,却一如既往地干净整洁。她见到我时,还是会朝我微笑,问我最近的境况。而我,也会微笑着回应她。我还想说点什么,却说不出来。农村人向来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我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又或者,她需要的不是安慰。
他的儿子和孙子都住得不远,可是和老人的焦交集似乎不多。李奶奶有时候会和自己的女儿聊聊天,此时李奶奶的女儿已经当了奶奶,在家照顾孙子了。在单调乏味的日子里,那个活泼好动的小孩,多多少少为她们母女的生活添上了一丝色彩。毕竟,生命需要传承,而生活也需要继续。
转眼,离家又半年多了,我不知道这半年李奶奶过得如何,但是,我大抵料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