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布置的作业,我大概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静下心来理一理思绪,轻拂去光阴蒙盖住的尘土,让那远去的童年,却又时常在梦中落隐落现的各种儿时记忆里片段串联起来。
当下的生活,物质方面不再匮乏,对于孩子们来说,想要什么样的玩具,想去什么样的游乐园,家长都尽力去满足,就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有时候不禁感慨,儿子可真幸福啊,妈妈小时候可没有这么多的玩具,也没有去过那么多的地方。可换个角度想想,时代不同势必形成物质生活环境的不同,可对于纯真无邪的孩子来说,这并不影响快乐的幸福指数,甚至对于现在圈养着,在家长眼皮看护下长大的孩子们而言。小时候无拘无束撒开玩的童年,才是最酣畅淋漓的快乐时光。
记忆中小时候的童年,是没有时间观念的,不必去理会几点应该干些什么,只要到看到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就是到饭点了,或者是在天黑之前记得及时回家,不用父母扯着嗓子到处喊人,几乎可以说是无拘无束。在上学的日子里,最快乐的时间就是午间休息,那时候从没有午睡的习惯,上午放学后总是从家里早早吃过午饭,就拎着书包向学校跑去,因为这样可以有长长的午间时光和同学能一起嬉闹玩耍。跳皮筋、跳房子、翻手绳、玩东南西北、或者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讲鬼怪故事,看谁说的最能吸引人……课间游戏尽管千篇一律,大家却一直乐此不疲,直到叮铃铃的铃声响起,才意犹未尽地回到座位上,准备上课。
到了周末,对于农村的娃来说,除了根据四季时令不同,上山挖竹笋摘果子,下河里摸小鱼小虾之外,最爱做的事情无非就是约好一两个小伙伴,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了。最佳的过家家的地方就是外婆家的后院,有用石头垒起的地基还没有盖成房子,紧挨着还有一片竹林和外婆种的各式花草和蔬菜。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方便我和小伙伴们就地取材。只要一把小刀,就可以把过家家用的“食材”收集到位。割一片芭蕉叶子,撕成细条,做为“面条”,掰几瓣芭蕉心,切成块状那就是“瘦肉”了,再来点肥厚的田七叶子,各式各样的杂草,那便是“蔬菜”了。准备妥当食材,小伙伴们之间还需要分工,有的负责捡拾柴火,有的负责准备餐具,而我最爱做的就是切配食材当大厨。
现在想来,自己喜欢下厨也许真的就是孩提时期喜爱模仿而早已种下萌芽了。当做出一桌的美食和家人共享时的幸福感,就好比当年和小伙伴一起过家家时候的快乐相当。
当一切准备停当,在小伙伴们的协作下,用废弃的碗当炒锅,用小瓦片当盘子,用泥巴和着水放调料,混着各种“食材”做出一桌的美食,折几根树枝当筷子,再坐下来,围着“美食”一起分享,那种快乐的心情无比雀跃。而半天的时光总是不知不觉中悄悄流逝,这时总会和小伙伴把适用的“餐具”收拾好藏在一个隐蔽的地方,约好下次过家家的时间,才恋恋不舍地各自回家。
当时光的列车已经载着我驶入中年,童年的那一幕幕快乐的旧时光已经卷入了历史的画轴,带着眷恋和不舍,尘封在回忆的角落里。我想等儿子慢慢长大的时候,我也可以给他讲述妈妈小时候那成长的故事,那一定是充满欢乐,而又耐人寻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