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瑶上初三时母亲生病去世了,那年她15岁,妹妹12岁。
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种着三四亩的田,主要收入靠父亲在临近的一个工厂打工。这个家不富裕,母亲的生病和去世让这个家显得有点拮据了。
丙瑶对这一切很了解,她明白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和妹妹互相鼓励着努力学习。年幼的妹妹似懂非懂,只是睁着两只无助的眼睛望着她,那一刻她明白了:她成了妹妹的天。
丙瑶很努力地学习,但她并不是班上学习很优秀的学生。次年夏天,她虽然考进了县一中,但只是进了普通班。高中的知识对丙瑶而言很难,但她无数次提醒自己不能放弃,她在和自己死磕着。她幻想着能考上重点大学,能让自己灰暗的人生闪亮一下,但她明白这是不太可能的,她没有这个实力。
高中的生活很紧张,每两周单休一天。每逢休息日,丙瑶回到家又是一番忙碌。她先把爸爸和妹妹的脏衣服放进洗衣机,然后开始以最快的速动收拾家,一切完毕后,她再去商店买点菜和肉回来,她知道平时父亲上班忙,妹妹也还小,平时吃饭也就是迁就。
丙瑶不知何时学会做饭,但她觉得自己就是能做好,其实连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是内心强大的渴望让她什么都勇于尝试,渐渐地也就没有什么能难住她了。
她很心疼劳碌的父亲和年幼的妹妹,但她只能做到这么多,每每想到这些她很心酸但又无奈,她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挣很多钱,让父亲不再那么辛苦,让妹妹能买到心仪的衣服。
星期日下午她从父亲手里接过薄薄的生活费再匆匆返回学校。三年后她考上了省城的一所二本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她便加入了表嫂开的补习班。
表嫂在家乡县城的一所小学附近开设的一个培训班,生源充足,被很多学生和家长认可,表嫂急需老师,丙瑶需要钱,彼此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那时,丙瑶的大多数同学都积极备考参加各地的老师招聘考试,丙瑶也曾犹豫过自己是否也试试,毕竟成为编制内人员对她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但备考的艰难过程和培训班的丰厚的收入相比,显然后者的诱惑力更大,而且妹妹正在上大学,父亲一天天老去,正是家里急用钱的时候,丙瑶便放弃了考编的念头,决定以后就在培训班工作。
那时即便成为有编制的老师,在家乡每月工资也就不到3000元左右,而那时丙瑶每月能收入5000多,她颇有点看不起那点钱的意味。
一个人选择走什么路似是偶然,但其实是生存条件下各方面因素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