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能让我的孩子放下电子产品,喜欢上干别的事情?”
“孩子玩多长时间的电子产品合适?”
“我怎么样判断我的孩子玩手机是不是上瘾了?”
“不给孩子接触这些新技术,会不会孩子长大就落伍了?”
面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惑?
互联网的发展势不可挡,手机和电脑的确给我们生活提供了许多便捷,网络上大量的优质资源也使得我们的学习变得更高效。
但是,对于电子产品,父母们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电子产品的弊端。
即使对于成年人来说。摆脱手机的控制也不容易,况且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到能够抵抗如此具有诱惑力的手机、电脑。他们的自控力和执行力会大打折扣。
1、盯着屏幕是一个独立的风险因素,损害身心健康。
研究表明,多看1小时的电子屏幕,会使儿童血压会升高,而多阅读1小时,他们的血压会下降。
总是盯着屏幕,长时间看暴力血腥的画面,比如,超过6小时,压力反应会超过亲历这种场面所经受的压力。
2、会被社交媒体控制。
你在QQ上、朋友圈花的时间越多,幸福感就会越低。比如,你发了个朋友圈,点赞多就你会很开心,点赞少你就会有各种心理戏:是我发的这个内容不对吗?照片没拍好吗?我的朋友不喜欢我了吗?我说的不合适吗?再出现一个负面的评论,会让自己难受一天。
3、很难培养控制感。
孩子的健康发展需要充足的睡眠,运动、彻底的停工期,需要在户外奔跑嬉戏,没有目的的玩,需要和朋友,和家人面对面的互动,而亲情、友情的滋养是一剂强大的解毒药。
反观电子游戏,它的开发人,都是掌握了与动机相关的科学知识的天才,他们知道怎么让你参与进来,怎么给你合适的奖励,才能让你不停地玩下去,青少年还没有发展出至关重要的自我控制能力,会特别容易让你沉迷。
只要在卧室里放手机或者平板就会增加睡眠问题。电子游戏甚至能够让大约10%的孩子真正成瘾。
4、手机电脑会降低共情能力。
我们平时和人面对面的交流,会觉得很真实、很亲切。
但是在网络上,很多时候都是发文字信息,你很难看到对方的表情是什么样子,他接收到我们的话之后的反应又是什么?
再比如,我们说了什么话,伤害到别人了吗——你会去细细想吗?不会。因为没有亲眼看到,所以不会特别在意。
5、网络是轻松提供色情内容的入口,容易引发暴力的性文化。
有的男生收集女生的裸体照然后上传网络上,给双方都造成伤害。
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在使用手机电脑时,要保证孩子安全上网。这时候,要明确告知孩子遵守规则、守住界限。
给孩子控制感,并不意味着要放弃所有的限制和规则,为了能让孩子自己获得安全感,他们需要知道你会帮着他们在深水中继续航行。
作为父母,我们就要本着“这事听你的”这一原则,让孩子跟我们一起制定规则,他们才能遵守我们的安排。
同时,我们也要懂得放手,倒逼他们去学会自我监督、自己设限。毕竟,他连自己玩游戏,刷抖音都管不好,难道要我们陪着他们去上大学吗,陪他们一辈子吗?还是要把自主权交给孩子。
二、打铁还要自身硬。
有一段神句:“以前不离不弃是夫妻,现在不离不弃的手机,手机在手,天长地久,手机离手魂都没有。”
这其实是很多家庭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果我们每天刷着抖音,手机里传来各种嘈杂的怪腔,你还哈哈大笑,要么开个“房间”打麻将,还不断给你“报喜”: 一不小心就糊了。
你还口口声声让孩子去看书、去学习,别玩游戏,怎么可能?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孩子的兴趣和志向,如果他整天沉浸在家长低头玩手机的家庭,他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生活就是这样啊,因为孩子没见过其他的生活方式,他就不知道除了玩手机能干的事情还很多,这就是我们的行为带给孩子的限制性信念。
三、不要和孩子对抗,要合作。
1、寻求理解。
小一点的孩子往往能适应我们家长的习惯,但对青少年来说,他们更多的会和同龄的小伙伴保持一致。
“他们要学着在他们自己生存的世界中追求成功而不是在你当年长大的那个世界里。”
他们必须要掌握一整套社会规则和运转方式,而这些规则和对我们来说可能完全是陌生的。
世界终归是他们的。
没有办法阻止他们玩电子游戏,就和他们成为一伙儿的,你也去玩,只有你亲身经历了,才会去理解他,才不会说:“这样玩游戏,你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这样的话。
2、告知担不说教。
我们要当孩子的顾问,尽到告知与建议的责任,但不需要做决断。比如,可以这样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不让你玩手机吗?因为玩手机容易上瘾,上瘾很麻烦。人就控制不了自己的行动,这样啥事都提不起精神去做,人也就没有了自律,还能干成什么事呢?”
3、通过合作达成解决方案
我们要和孩子商量共同制定出玩手机的时间,孩子自己参与制定的,他更容易去执行。
千万不能单方面去压制孩子,这样会适得其反,会引起孩子的反抗,而且,他们会用撒谎风各种狡猾的方式达到自己玩手机的目的。
更不能和孩子发生争执的时候去关手机、砸手机,这样会得不偿失,比玩手机更糟糕的事情是破坏亲子关系。
毕竟,玩手机也是孩子自己的问题,怎么样不玩手机是他要做的功课,对于大了的孩子,我们只是起到“辅助轮”的作用,我们要引导而不是强制执行。
当然,如果情况严重,要进行专业咨询。
四、不要宅在家里。
1、回归自然。
平时多去附近的公园转转,周六周日可以带孩子去附近的风景区玩,寒暑假带出去游历名山大川,让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大自然的恩赐。
可以给孩子报名参加夏令营,让他们去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清理”杂乱的前额皮质,让自己平静下来,和不同的孩子打交道,拓宽眼界。
我有个朋友暑假带着孩子去沙漠徒步,孩子特别喜欢,一到暑假就期待再去沙漠,于是,去沙漠徒步就成了他们暑假的必修课。
2、开启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要让孩子知道,除了手机,还能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很多。
我儿子班里有个同学从小就去图书馆当志愿者,帮图书馆整理还回来的书籍,在整理图书的过程中发展了一个爱好就是读书,他也会玩手机,但仅仅是偶尔调剂一下。
我儿子班有还个家长每周末带着孩子去做义工,为特殊儿童服务。孩子非常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3、多运动、玩耍。
运动可以分泌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可以调节你的情绪,更让你集中注意力,享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即使玩手机游戏,也不会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
我儿子喜欢踢足球,只要能约上小伙伴去踢球,绝对不会选择宅在家里玩手机游戏。
读到这儿,各位爸爸妈妈,你们对本文刚开始的几个问题,有自己的答案了吗?
如果说手机和电脑游戏是“野兽”那就让我们辅助孩子一起来“驯服”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