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刘峰和小萍小站分别后,再见面已经是10年后了。05年刘峰生了一场大病,幸亏小萍及时把他接到身边,悉心照料,才捡回一条命。他们没有结婚,也都没有子女,他们相依为命,把彼此当成了唯一的亲人。我是在2016年春天孩子的婚礼上,见到了那些失散多年的战友们,不由暗自感叹,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但是不难看出岁月对每个人的改变和难掩的失落。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
非常惭愧,在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没有时间去看。妻说题材不好,就好像用“圣母婊毁掉了一切”来总结《三体》一样,这是一个讲述“好人没有好报”的故事。我还是在凌晨1点30分看到同学发了一段朋友圈,毫不犹豫的买下了这本书,只可惜三个小时能看完的内容,至今3个月还没有看完。直到今天把2个小时的电影看完,如鲠在喉的感觉一直持续到韩红的《绒花》再一次想起耳畔的时候,才发现对这个故事的不舍和不甘。
这篇就说电影,不说书。 影片以倒叙的方式,以剧中人物萧穗子为串场人物,讲述了包括她在内,某军区文工团里一群男女的俗套又不平凡的故事。故事跨过从1976年到1979年再到1991年以后。如果算1976年这些人16岁左右,他们的出生年月应该是在1960年左右。影片中虽然主人公是刘峰、何小萍,但我觉得人人都是主人公,每个人都是一条支线故事,用穗子这个针给穿了起来。
主人公何小萍自小父亲被那十年里面给关了十年,母亲改嫁,继父不接受她,小萍自小唯一一次被母亲抱过是她故意发了三天烧才换来的。终于有机会离开那个家庭,来到这个部队文工团,来到这个新世界,新起点,迎接她的,是那个叫做刘峰的天使,等待她的也是那个号称新世界的地狱。部队文工团由男演员、女演员和演奏团基本组成,里面的人员都是什么背景影片并没有交代,只是在快结束的时候交代了一下全片很低调的号手陈灿的父亲是军区副司令,以此来衬托其他更多人的背景深厚,而小萍...
那个叫刘峰的天使是文工团里连续6年的学雷锋标兵,人称“雷又峰”,这是书上说的。团里的大事小情都少不了他,造沙发修地板甚至抓猪都是他的事儿,其实,他是善良的傻子,一个文工团的男演员。刘峰很心疼小萍,但只是同阶级的那种心疼,他真正爱的人并不是小萍;后来,刘峰被发配到了伐木团,小萍去了医院,再后来79年中越自卫还击战爆发,刘峰和小萍都上了战场,接受了那个年代名为局部战争的洗礼,在血与肉的交割中成长;再再后来刘峰负伤残废,小萍也负伤残废,一个是肉体上的,一个是心灵上的。文工团的解散,战友们的各奔西东,为那个时代画上了句号,为新时代打开了一扇大门,或者说是窗户,或者说是狗洞,或者说是窟窿,因人而异罢了。
1991年,海口。穗子、郝淑雯偶遇为人拉图书的刘峰。刘峰后来去了蒙自找到了在那的何小萍,一起为战友们上了坟。在小站,他们互诉衷肠,圆了10几年前那个晚上没有说出的话,没有流出的泪,没有碰撞的心....
影片中用了很多首老电影中的主题曲和插曲是泪点,我记得有英雄儿女里面的主题曲《英雄赞歌》,有《送战友》,有《送别》,还有《草原女民兵》等等。最喜爱的还是韩红翻唱李谷一老师的《绒花》。这首歌既是革命电影《小花》的主题歌,里面的歌词也衬托了本部电影的主题——芳华,芬芳的年华。当绒花前奏响起的时候,背景词是穗子的解说,画面是刘峰和小萍依偎着的小站...这一切让冯小刚导演揉捏在了一起,我不禁深陷,不能自拔。。望着屏幕,心情不予言表。原谅我才疏学浅,无法形容那种感觉,或者可以借用最好的一句话来概括:“用一代人的芳华,换来几代人芬芳”。
电影中的文工团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文工团大院就是社会,文工团的宿舍就是一个个团体,里面的人员组成就是划分好的阶级。当小萍满怀欣喜来到的时候,所有的高中低档阶级统一对外,对准了这个比他们更底层的阶级,发起了山呼海啸般的进攻。从“军装丢失事件”到“内衣事件”再到“刘峰耍流氓事件”,正印证了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你往哪里退?”当刘峰离开文工团的时候,小萍对文工团这个“新世界”的心已经死了,彻底的死了,我很了解这种心态,哀莫大于心死。当她可以得到那个舞台上梦寐以求的B角时候,她选择了退缩,躲避,泡病号,换体温计,目的只有一个,置身事外,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我干好好的杂物,你们不要来烦我,我也不会惹你们,仅此而已。甚至于放弃了自己最爱的舞蹈演员专业,转去做了护士,再后来,猛然间从一个可怜虫变成了英雄,从一个万人欺变成了万众瞩目只在一夜之间,内心中的卑微,深入骨髓的那种欺凌感根本就没有转变时间,上下落差把她逼成了精神性疾病人,再后来还是以因为刘峰...
我和妻信奉老子的“无为而治之道”,要想避免世间所有的争斗,就要做到相互不来往,各扫门前雪。阶级之间的欺压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就好比高考作文题中涉及到“共享单车”的题目,大山里来的孩子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共享单车,就算他才高过唐寅,智高于孔明,但如之奈何呢?所以,如果说这个故事中想表达的一层意思,就是阶级的门当户对。这也是当穗子偷偷把人生第一封情诗塞到号手陈灿的小号箱子里时,却得知郝淑雯和陈灿前两天已经确立了关系,并说出了“我们也,门当户对”这句话,我不禁的释然了...阶级的对等就是讲究门当户对,2016年雨果奖中短篇小说《北京折叠》,把北京分为三个折叠空间,说白了就是三个阶级,高中低,每个阶级分享的一切,甚至于时间都不同,要像改变处境,只有改变自己,因为你改变不了阶级。刘峰拼命的任劳任怨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做好事儿,做标兵,用这所有的奖状证书发言材料无非就是想提升自己的阶级地位。只可惜一件正常的男欢女不爱事件,就把他六年的辛苦毁于一旦,压根没有给他一点点反抗的余地,所以他从那时候也就明白了,当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叫做雷锋,当一个人天天都在做好事,那叫做应该,当一个天天做好事的人有一天不做好事,那叫做失常。所以,刘峰在离开文工团的时候,要把以前视如珍宝的奖状等东西统统扔掉,“印上字儿了,什么也不能用了”,从这一刻起,刘峰才真正的现实了,从一个只会做标兵的“变态”的人变成了一个“正常”人了。
电影到结尾并没有演出2016年他们再相见的时刻,留下的只有穗子的独白,告诉我们刘峰和小萍的近况,“没有结婚,也没有儿女,但是却很知足”。“知足”是对所有在芳华中被伤害过的人的最好结果了,相对于刘峰和小萍的知足,陈灿天天脚不着地的买房生意,自己的女儿妻子来到海口甚至见一面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我不知道他的知足在哪里,是马云?马化腾?王健林?还是刘强东。如果是他们,那他们,知足了么?这也是我对本片的最不甘和不舍。
最后要说的就是电影中20分钟的战争场面,作为国内现代战争片开山作《集结号》的导演,冯小刚用极为真实的拍摄手法,将越战或者说战争里最残酷的一面表现给了观众,四面八方飞来的流弹,半秒前还在说笑的战友,瞬间就被炸成了肉泥,亦或是陷入了沼泽,亦或是被子弹穿了无数个孔,倒在身边,你却无能为力。这种感觉你我说是理解,但差的太远了。记得小时候妈妈厂里有一位叔叔,是朝鲜战场上下来的战士,脑子有点木木的,听说是被炮弹震得。妈妈问过这位叔叔,为什么看着电影里打着打着就端着机枪站起来扫射,那不是当靶子么?不知道掩护么?叔叔停顿了一会,低沉的说:“眼睁睁看着身边相处那么久的战友一个个都倒下了,根本就顾不了那么多了,脑子里想的就是打死他们!打死他们!报仇!报仇!或者,一起死!” 小时候不理解,越大越明白了。电影中刘峰宁可手残废也不愿意自己回去,把自己战友的尸骸留在那里,我想,就是这种心情——“战场上,死了要比活着容易的多的多,而活着的人要继续活下去要比死了难得多的多.....”
也就是因为经历过生死,刘峰对一切看的很淡,对残疾,对老婆跟人跑了,对城管讹他,都能一忍再忍,直到在海口郝淑雯看到他们的战斗英雄,残废军人被人推出政府门口,假肢扔在地上的时候,从嗓子中怒吼着那一句"我操你大爷!”才稍微让我憋屈了那么久一口气缓了上来。战争时代的英雄,在那时候已经过时了,时代的变革,你挡不住,你要做的,是哭泣完,宿醉完,拥抱完,整整行囊,继续踏上自己的人生旅途.....
整部电影就是这样的。越战题材的电影在我国是极少的,老革命电影的《高山下的花环》再到后来的《闪电行动》,再有就是这部了。对这部电影的花絮,我知道的甚少,也没有刻意去豆瓣翻看什么,只是偶然看到这部电影除了黄轩之外,之所以启用了大量的新人,就是因为冯导认为目前的演员可塑性定型,不易转换,所以他利用半年的时间把这些新面孔集中在一起,为他们营造1976年那个年代人的生活,工作,日常,乃至一切。这才造就了这部《芳华》区别于其他想塑造以前时代的电影的不同之处,感谢冯导识人善用!也感谢作者严歌苓!感谢故事中所有的人物!
建议大家周末的时候,抽出两个小时时间,把自己的父母安排在沙发上,为他们放映这部他们那个年代的电影,或者说是回忆录。以此来感谢他们用自己的芳华,造就了我们,乃至于下一代,下下一代的美好芬芳...谨以此篇浅薄的文章,献给我们的父辈母辈,为他们,也为了那个年代,干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芳华,每个人的芳华都会来到,和逝去。时间是对芳华的刻度,而我们在这里面要做的就是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原谅我不让你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就让银幕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沥沥鲜血染红它。啊~啊~绒花绒花,啊~啦~,一路芬芳满山崖。世上有朵英雄的花,那是青春放光华。花载亲人上高山,顶天立地迎彩霞。啊~啊~,绒花绒花。啦~啦~,一路芬芳满山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