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一边锻炼一边听了几个大号的音频,对其中几篇文章感受感受颇深。
原本出门时还在想今天的写作素材要写什么,于是边听边走听的路上已经有了思路。
正所谓输出之前必有输入,不管是以前积累的,还是刚刚输入的,脑子的存储盘里得有才可以输出。
第一篇之于自己《中年以后最舒服的活法》
文中归纳了三种向“低”处求。
1.物质低配
2.关系低耗
3.情绪低温
人到中年,所谓成熟就是越来越清楚别人的事和自己的事。开始专注于内心,向内的“修行”。
狄更斯说过:“选择好自己的路,不管别人的流言蜚语,最重要的是,做最好的自己。”
周国平说过:“幸福,不是活成别人那样,而是能够听从自己内心的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做自己,是因为放不下面子,或者融入了一个不该融的圈子。
中年以后,让自己舒服的活法还是沉浸式做自己吧,无需装“蒜”,否则永远都是“橘”外人。
第二篇之于孩子《当年班上成绩差的孩子,现在都过得怎么样?》
文中提到只要是学生,真的很少有不拿成绩当回事儿的。他们也努力过,但是当受打击的程度远远超过努力的程度时,最终选择了放弃。
反过来,只要不放弃,条条大路通罗马,成绩差的孩子也有很多潜力可开发。
资历好的真正的学霸也就那么几个,成绩平平的才是大多数,只要孩子身心健康,人品没有问题,父母就可以放心啦!
其实,他们的人生有无限种可能,所以作为父母不必焦虑, 他们的未来你无法预测和想象。
当我听过了第三篇文章卖臭豆腐的北大校花和985女硕士裸辞去花店当学徒后,我彻底想开啦,不再和孩子较劲,也不再和自己的面子较劲。
上清北,上名校,也不过只是人生路途中的站点,至于终点还看孩子自己的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