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day 2)
分享题目《K12掘金,普通人的大机会》
硕博在她的分享里提到她的不经意开始健身,收获了学生偷偷地跟着练习。我不论其后给她带来续课上的收益,而是看见了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自己,才是一个需要打磨的活榜样。家长,学生,不但看着你如何教授知识,也在看着你如何做人。
一个始于评判的冲突
在一次带领杭州团体的课间,和学员闲聊,忘了当时自己说了什么话,学员突然对我说:老师,你在评判我。而我很快顶了回去:老师也是人,可以评判。
然后我们彼此沉默了好一会儿,后来就接着上课了,也没有为此再沟通什么。
反思
此刻,这个画面再次出现。我反思,作为一个传播“非暴力沟通”的老师,我是不是可以再多走一步呢,达到彼此可以理解地沟通呢?如果再回到当时,我可以做些什么?
1. 听到学员的申诉,先让自己的停几秒钟,体会自己的“感受”,看看自己的身体里有哪些活着的“需要”,我看见自己需要包容。
2. 然后体会学员说这句话的的感受和需要,此刻我体会到当时她需要尊重和自由,允许她有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
3 表达自己对学员的理解,得到学员对自己的需要的确认后,我可以表达自己”评判“背后的不舒服的感受和对”包容“的需要。
这样,我们才有机会真正彼此理解,而不是把一个”结“放在了心里。
自发性的慈悲
创立”非暴力沟通“的马歇尔博士在工作坊里遇到一些学员情绪强烈的艰难状况时,他会暂时停止,通常会用手摩擦鼻翼然后看向地板,或者挠挠头望向天花板,中断激烈地对话。此时,他会允许内在”评判“的豺狗咆哮,有时甚至会分享具体内容,然后做几次深呼吸,体会自己有哪些正在活着的需要。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会开辟出一个内在空间,进而产生了去理解对方的意愿。
选择做到
老师也是一个人,是,没错;只是我既然选择了老师这个角色,也需要多承担一份责任。尽量去做到自己传授的,才是给予学员最有力量的启发和学习。
我愿意用这样的方法,在一些艰难的情景中,去做到一个可以”慈悲的沟通“(compassion communication)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