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骄阳似火,正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农忙时节。而基层工作者的肩头,又何尝不是压着多重“骄阳”?防汛的弦时刻紧绷,夏收夏种刻不容缓,矛盾纠纷调解亟待排解,更有上级各项部署需精准落地。多重事务如热浪般层层叠加,考验着基层的韧性与智慧。
从“负重前行”到“轻装上阵”,数字赋能正为基层开辟新径。曾几何时,汛情信息层层上报、应急资源调度迟缓,基层干部奔波于会场与现场之间。如今,“云治理”清风徐徐吹入田间地头。广东依托“智慧大应急”应急指挥平台,整合公安、水利、气象、交通等多源数据,实现灾害风险“一图感知”、应急联动“一键直通”村级网格。今年6月,受台风“蝴蝶”影响,广东遭遇持续强降雨,一名基层干部感慨:“往年汛期疲于填表开会,如今手机实时预警、物资智能调配,腾出的精力能真正下沉到隐患点排查处置。”数字平台消融了信息壁垒,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报表留痕的“热浪”中抽身,将汗水真正挥洒在服务群众的沃土上。当信息壁垒在数据共享中消融,协同治理便如渠水贯通,旱涝皆安。
从“千头万绪”到“靶向聚焦”,精准减负为基层撑起一片绿荫。以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类督查检查、创建评比、过度留痕令基层应接不暇。中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如及时雨,剑指“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强力清理冗余政务APP、工作群和报表。山东阳信推行“无证明城市”改革,通过数据共享,阳信县将原先需到8个服务窗口现场办理的业务优化为线上一次办好,办理时限由45日压减为1天。唯有砍掉不必要的枝蔓,主干才能汲取更多养分,向阳生长。这“指尖减负”的效能,恰是制度性凉意驱散了形式主义燥热。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扎根”,机制创新激发基层源头活水。考核的“指挥棒”指向哪里,干部的心力就流向何处。福建晋江将“群众满意度”“矛盾就地化解率”作为干部考评核心指标,推动干部主动深入田间巷陌。正值夏收,乡镇干部不再坐等火情报告,而是组织农机互助队,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技术,从源头上化解焚烧压力。当价值坐标校准于为民服务的实效,当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向下扎根,基层工作便从疲于应付的“焦土”,转变为深耕细作的“良田”。
阳至极时阴始生,基层减负的深层变革,亦如这古老节气传递的辩证智慧——当上级部门真正由“督战”转为坚实“后盾”,当考核指标从“数量”向“质量”跃迁,当数字赋能真正抵达治理末梢,基层干部便能在减负赋能的“阴凉”滋养中轻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