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精简考核,破除形式主义藩篱。 优化权责配置,增强基层自主性。 关心关爱基层干部,提振干事热情。 拓宽监督渠道、创新监督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倾听基层干部心声,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为基层松绑减负,不仅是改进作风的需要,更是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的长远之策。为基层减负,绝非“减责任”“减担当”,而是要让广大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充沛的精力真抓实干、担当尽责,全心全意为民办事、为民造福。这就需要我们树立系统思维,将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整合统筹,如同将“千条线”拧成“一股绳”、织成“一张网”,依据基层各类需求量身定制减负“良方”。

精简考核,破除形式主义藩篱要坚决减少重复性、过度留痕的考核,推动“多考合一”,打破以往考核名目繁多、各自为政的局面,让干部从繁琐的“材料堆”里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注重实际成效而非表面文章,以群众的满意度、工作的实际推进情况等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鼓励基层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工作局面。

优化权责配置,增强基层自主性积极推动“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赋予基层更多决策权和资源调配权,让基层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避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困境。基层干部身处一线,最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赋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此外,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因探索创新出现的失误给予宽容,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干部敢于担当、勇于尝试,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关心关爱基层干部,提振干事热情完善基层干部待遇保障,建立合理的薪酬增长机制,让基层干部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拓宽晋升渠道,打破基层干部晋升的“天花板”,让实干者得实惠、有为者有位,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动力和职业荣誉感。此外,要减少不必要的加班、值班,保障基层干部的休息权,避免“5+2”“白加黑”的超负荷运转,让基层干部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要敏锐捕捉基层干部对轻装上阵、政策支持、鼓励激励等方面的需求心声,为他们提供充足且优质的“食粮”,切实激发党员干部愿作为、善作为、有作为的内生动力。

拓宽监督渠道、创新监督方式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监督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树立“敢于碰硬、舍我其谁”的政绩观和责任感,更多地采用明察暗访、“四不两直”等方式开展真督实查,让监督成为倾听民意的“顺风耳”、破解难题的“助推器”、推进减负的“加速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持续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减负获得感,让基层的“杂音”越来越少,营造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基层干部的活力直接影响国家治理的效能。只有真正为基层减负,才能让他们从繁琐的事务中抽身,把更多精力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上。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让基层干部放下包袱、放开手脚,大胆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基层干部身处改革发展的第一线,他们最了解基层的情况和需求,也最有发言权。要充分信任基层干部,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去发挥自己的才能,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