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31号
他们的成长需要我们关注。
半年的实习期转瞬即逝,实习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一个让自己迅速成长的平台。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瞬间,我发现,有些东西是书本上找不到的,需要你自己去观察,探索,去发掘,去解决。所谓的听不如看,看不如做,在实习期间,有两个小朋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也具有典型性,在这里与大家共享。
案例一 窗边的小多多
第一天去幼儿园,刚好是新学期开学时,由于与老师和小朋友分别了一个暑假,有的孩子入园时显得兴高采烈,可有的孩子却会哭个不停,舍不得让家长离开,大叫着“不要上幼儿园”。看到他们真的好心疼,我想帮助孩子们迅速走出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仔细观察孩子们的特点,然后对症下药,其中有个小朋友对我来说印象很深刻。
多多是本学期新转过来的幼儿,让我注意到她是因为她每天都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落地窗旁发呆,也不说话,也不跟小伙伴一起玩。在与她妈妈交流的时候,妈妈说孩子在以前的幼儿园很开朗,什么都说,什么都乐意去做。
案例分析:多多比较特别,有的小朋友来园以后不停哭泣;有的又哭又闹;有的受别人影响也会不停的哭,通常这些孩子我们可以转移注意力,多陪陪他们,让他们从不开心的情绪解脱出来。而多多属于心里默默流泪型,虽然表面看上去没有哭,但是心里却默默的流泪,我猜想她可能正想念着以前幼儿园的老师,小朋友!老师应该体谅她的情绪,和她聊天玩耍建立感情,多聊聊之前幼儿园的人和事,带她熟悉幼儿园的小朋友和生活,也让班上的小朋友主动与她亲近。这类孩子甚至比其他类型的孩子更需要关爱,通过更加细心的照顾,让孩子感觉老师是可以随时给予她帮助的朋友。
案例二 十万个为什么的乐乐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特别是在童年时期,好奇心特别重要。来到幼儿园第一天,就发现一个小朋友是十万个为什么,有些问题真的解答不上来,但是这也促使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有一天放学时,跟平时一样,孩子们很开心得找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今天乐乐貌似见了妈妈不太开心,跟家长交流以后,才知道,原来昨天乐乐在家被妈妈责备了,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父母嫌孩子问的多,烦,于是责备了他。
案例分析:我觉得这是一个大众化问题,也是很多家长都会出现的情况,所以我想针对性的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孩子好奇心重,但是爸妈对孩子的问题不加重视,没有正确引导孩子,没有当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有的父母嫌孩子烦,三言两语打发孩子,孩子虽然小,但是他也能感觉到爸妈的态度,父母的冷淡会让孩子以为自己不该问这些问题,或者不应该说话,让孩子失去自信心。爸妈的敷衍也会让孩子失去提问的兴趣,渐渐的失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问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一般说,好问的孩子勤于思考,爱动手,求知欲强,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提问给予即时的肯定,让孩子感到提问也是一种快乐,给孩子树立自信心,这样对孩子思维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
孩子是最天真的,是最无邪的。他们的成长需要我们呵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与孩子零接触的期间,让我体会到这份事业的崇高,也让自己一些停留在表面的认识变得具体,深刻。让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更好的展开工作,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