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德芬空间
我们都在讲独立
你真的知道独立是什么吗?
最新数据显示,我们这一代女性最追求的状态是:独立。
瓶盖我们自己拧,重物我们自己提;自己能够做的事儿,绝对不麻烦其他人。
诚然,我们都渴望自己在婚姻感情上,在职场上,在自我需求上都足够独立,可以不依靠任何人,就能活得足够精彩。
追求独立无可厚非,但我发现,很多人太过于追求“独立”,以至于陷入一个超负荷的模式里。
有一个粉丝曾给我留言:
一直以来,我很独立,什么事都靠自己。
虽然出身贫寒,但事业还算成功,如今在一家上市公司做女高管,万事亲力亲为,很得老板赏识;
在家里,我也尽力做好妻子好妈妈的角色,老公的衣食住行和对外社交,孩子的吃喝拉撒和学习教育,大大小小我都尽量不落下;
大家都觉得我很优秀,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真的好累,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独立,难道真的意味着“凡事都要自己来吗?”
前几天,薇娅在一次采访中就谈到了这个话题。
薇娅很多人都知道,典型的独立女性——电商主播一姐,吸金能力当仁不让,仅是去年双11,她的直播间累计观看量1.62亿人次,累计成交总额53.2亿,比当年国庆期全国电影票房总数还多十几亿。
可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独立女性,对于独立给出了自己中正的见解:
“独立不是什么事都要自己做,独立更是一种心理状态”。
真正的独立,从来不是追求外在的独立状态,而是一个人内心的人格独立程度。
为什么你什么事都想自己来?
我们身边不乏一些“过度追求外在独立”的人:
同事小叶,独来独往,很少接受别人的帮助,总是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坐地铁,一个人拎着大包小包搬家;
朋友Linda,每次和男朋友分手,都是因为自己太能干了,什么都自己来,对方感觉不到她的依赖和爱;
表姐阿兜,典型的操心命,丈夫孩子平时帮忙都不让插手,总觉得自己来最舒服,每天腰酸背痛还是不想别人插手……
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总想着靠自己,学不会让自己更舒服轻松一点呢?
甚至比起“麻烦”别人,他们觉得自己做,会让他内心更舒服。
其实这也对应了心理学上的一个观点——【假性独立】
人格不够独立的人,会对自己的边界被侵犯过度地敏感,而表现出一种反向形成过度独立。
究其背后原因,可能与两点有关:
其一,它可能唤起了早年与父母互动的模式
一个来访者曾说:
从小到大,都很羡慕别人的父母,不管是上大学还是出国,我的父母从来没有接送过我,一直都是我自己一个人拖着行李风里来雨里去。
我尝试过向他们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渴望,可是他们却认为我太脆弱了,要学会靠自己。
儿时的我们对父母发出了爱的呼唤,却没有得到他们爱的回应,在愤怒、等待、失望……
长期的无回应后,我们在潜意识也许学会一种关系模式:如果依靠别人,那么就有可能重复童年早起被父母拒绝的创伤经历。
于是,为了避免这种痛苦,我们干脆学会了不依赖。毕竟,没有依赖,就没有伤害。
其二,它可能唤起了储存在内心深处的羞耻感
有个网友曾分享过她的一段经历:
我怀孕时,老公开始欣喜雀跃,对我小心呵护,但不到三个月时间,他又把我丢在一边,偶尔因为不方便向他寻求帮助时,他就会表现得十分冷漠:“哪个女人不怀孕,就你事多。”
次数多了,我就不愿意说了,而让自己的独立性加强,除了生的那天,没找他帮忙过……
其实,一个内心储存着很多“被爱”体验的女人,也许不会妥协于丈夫的那句话,还是会继续提出自己的需要和请求。
但像这位网友般“再也不找他帮忙”,可能是被丈夫拒绝激活了她早年内化的羞耻感。
当一个人有过太多不被看见,不被回应,甚至被拒绝的体验,她的内心深处就会留存了一份深深的羞耻感,下意识觉得自己“不应该”“不值得被爱、被帮助”“会麻烦别人”……
这种羞耻感,会让一个人觉得求助是丢人的,于是下意识切断和别人的链接。
真正的独立,是双向独立
曾奇峰老师认为:
真正的独立健康的人格,是无可无不可的状态。
你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都不足以攻击到我的人格边界和我的独立性,因为我的人格足够强大。
那么回到开头,真正的独立是什么?
其实,真正的独立是由心开始,并且承担和付出是并行发生,自觉舒适自在的,因为正如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说,“独立永远不是绝对的,而是与环境相互依赖的”。
说到底,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地独立于他人、独立于环境地生活,我们也没有必要活成一座孤岛。
只有内心独立,人格独立,一切才能达到真正自由和强大的状态,那么我们由应该如何从过往出发,去重新看到并且整合这份需求呢?
一、去接纳自己渴望被爱的需求
“被迫”的独立,并不代表真的独立。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拥有一个柔软的心房,等待着被一个人疼爱,就像亦舒说的,“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为何不能接纳它?你值得被好好看见,值得被好好对待。
而这份接纳,也却让你免于渴望却不敢要的内耗,让你跟自己生命中早年的需求重新链接,让你重新和这个世界的资源链接。
二、去加深对自己成年人身份的认同
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依赖别人,害怕被别人拒绝,是因为我们是以早年的关系模式,早年的情绪体验出发的。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寓言故事中,从小被钢丝捆在树桩上的小象,它也许挣扎过很多次,但是都挣扎不掉束缚,最后也就放弃了。
同理,当我们是一个孩子,或婴儿时,如果我们发出一个需求,养育者(通常是母亲)没有及时回应,甚至拒绝时,那几乎是一个晴天霹雳了。何止是伤痛,羞耻,简直要活不下去。
但是,当我们如那头小象一样,长为一个成年人,铁丝还能捆住我们吗?
成年人的依赖和婴儿的依赖不一样。成人的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依赖任何人就可以活下去。所以,不必害怕发出请求,或者是被拒绝。
我们关键要做的,是穿越早年那根铁丝带给我们的束缚,穿越羞耻和恐惧,重获自由。
三、去练习主动地和他人互动
当你的内心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去真当真枪地练习就很重要了。
主动地和他人互动:可以是主动地向对方提出一个请求,然后接住对方的同意或者是拒绝。同时,在他人向自己提要求时,也能根据内心的需求弹性地回应。
可以先从小事开始:请你的同事帮忙带个外卖,扭个矿泉水瓶盖……当你慢慢适应后,再逐渐升级,请丈夫周末带一天孩子给你放个假,或者是主动地向领导提出增长薪水。到后面,你甚至可以增加说服和谈判技能,让别人来满足你的需求。
我一直很喜欢全球最有影响力女性之一,Facebook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在书《向前一步》里说的一句话,“社会财富从来不是被分配的,而是需要人们去主动获取。”
同理,满足我们自身的需要,也需要我们向前一步。既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升华自己的攻击性,释放自己的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向环境和他人主动发出请求,获得帮助,整合资源。
毕竟,没有哪座孤岛是真的快乐,独立女性,真的不意味着你要什么都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