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又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三个母亲节。生活需要仪式感,于是从前几天开始就在网上购买一整套寿司所需材料,就等着母亲节这天派上用场。一早起来,孩子没醒,自己就动手做起寿司,看着自己的成品。心满意足。
母亲节的一整天,依然是全程陪娃。而这次,却又是和以往大不相同。没有不耐烦,没有批评,就只是扮演着女儿们的最好的玩伴角色。这天,从配合着测单词量,到独自耐心做起数学逻辑思维游戏,再到邀我一起进行英语玩具的拼图,女儿都表现出我所一直渴望的那份情绪平和与快乐。一天的时间里,讲得最多的就是妈妈:我爱你。然后主动来亲吻我。
换作以前,即使我主动亲吻她,她眼神流露出的都是不确信,会躲闪,会迟疑。记得半个月前,面对我主动亲她,她一脸疑惑地对我说:妈妈,你为什么要亲我啊?我答:因为妈妈爱你啊。她回应到:可是你以前总是大声批评我,我都害怕呢!一时之间,我竟语塞。反思自己,虽然知道很多这样那样的科学育儿的道理,女儿在某些方面也会比其他人优秀,但是她急躁的情绪却一直是我所头疼的。
育儿即育己,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很多时候我对女儿的大声批评,都是因为自己觉得因为要照顾她,导致自己学习不了。一直信奉:父母强大,孩子才优秀。殊不知就是这样的一条心灵鸡汤,让自己不假思索就认为是至理名言。我忘记了,所有的爱都是要联结,和孩子进行深度联结,孩子才会感受到你真正的爱,才会听从你的教导,从而成长为健康快乐的自己。
全职这两年,自己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虽然一直在带娃,却一直以自我提升为首要任务,对于陪伴,总不能做到真正的全心全意,反而是烦躁,焦虑如影随形,烦躁是因为觉得自己失去了自由,连自己的学习时间也没有。(虽然也会利用早起学习,但是却依然是觉得不够时间)因此也就会在陪伴时,对女儿的行为少了耐心和理解。于是也便出现了女儿认为:大声批评=不爱,的情况。
既然女儿已经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疑惑,于是和女儿约定:“妈妈以后不会总是大声批评你,你也不要动不动就生气。”“好哟,你记住不可以总是那么大声说我哟!”拉勾盖章。
时隔半月,我做到了和女儿的约定,而女儿的脾气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拆掉思维里的墙》说到::你看见的世界,其实是你想看见的世界。这半个月,我真正重新给自己定位,把母亲这个角色放在首位,从言行身教各方面,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不再大声批评,不再说教,只是描述事实,不给她贴标签。转变了自己的思维:可以自我提升,可以专注学习,但是必须要平衡好学习和育儿的关系。情绪平和,专心陪伴,比什么都重要!
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