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叫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果用来套用在育儿的过程上,同样合适。家庭教育出现的育儿难题也不是一下子可以解决的,首先需要觉察,再到觉悟,最后觉醒和行动。
正面管教提高班快要结束的时候,Andie老师鼓励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今日的收获,我哭着说完。
正因为女儿一次次地说我偏心小宝,生了小宝之后不爱她,我发现了自己尽管每日都在学习,但还是没有“认真”去爱女儿,没有根据女儿的需求来给予,才会出现女儿的不断“欺凌”小宝的情况。错误是学习的机会,当妈妈也要有不完美的勇气。
这次的学习收货很大,有以下2点:
001 情绪
在没当妈妈之前,我的情绪很温和,当了妈之后,自己竟然变成火药罐,孩子的一点小事就像引爆点,一点就“爆炸”。
自学了各种情绪管理的方法还是控制不住。
怎么办?
我坚信办法总比问题多。
遇到怎么办,首先做的是了解这个问题的底层逻辑。我认为自身情绪管理能力差是由于自己对情绪的认识还不够深,有可能是在原生家庭成长的过程中,不被允许有情绪,就算是伤心,也只能偷偷躲起来哭,意识到这一点,我真的很棒。(哈哈哈)
那怎么认识情绪?
Andie老师教了几种方法:
1)玩“情绪猜猜猜”游戏
每人手中拿一张情绪卡片,不能给同桌看到,两人一组,扮演手中的情绪,让对方猜。
2)情绪认知判断题
判断描述情绪的句子是否正确,比如“情绪有好坏之分的,不好的情绪最好不要有”,你认为对还是错?评论区告诉我。
3)了解丹尼尔西格尔的“掌中大脑”
了解掌中大脑,其实就是帮助我们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我们自己为什么会因为孩子的一点小事而勃然大怒。
4)情感论
把自己手中的情绪卡片归类到喜乐哀惧中,并头脑风暴有效处理孩子的喜怒哀惧的情绪。
其中涉及到正面管教的工具,比如3A疏导——看见/觉察孩子的情绪、说出孩子的情绪、准许孩子的情绪)。这一点对我的帮助很大。因为以前女儿跟我抱怨生气的事情的时候,我总是在忙我的事,忽略了她的情绪,当孩子的感受被压抑的时候,对他人的理解力就会被阻隔。当我们认可、尊重孩子感受的时候,孩子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更好的接纳和控制能力,也就是我们希望孩子有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下次当女儿很生气的时候,我可以这么回应:“妈妈看见你的画被弟弟撕烂了,很生气,是吗?如果我的东西被人家弄坏了,我也会生气。”
5)情绪游戏
用情绪游戏帮助自己和孩子建立起情感连接,增加亲子亲密关系。比如“甩情绪”、“撕名牌”、“脱袜子”等等。
002 多子女关系
多子女家庭会遇到小的争宠,大的欺凌小的现象。在玩角色扮演中,我扮演“姐姐”,校花扮演“妹妹”,我们互相打架互相伤害四回合,头三回合扮演“妈妈”的会过来批评大的孩子,第四回合“妈妈”会很平静的“盯着姐姐和妹妹看”,或者让“姐姐妹妹”回“房间”打架”。很有意思的是,第四回合,当“妈妈”没有干预的时候,“姐姐”和“妹妹”不怎么想“争斗争吵”了。
这是处理孩子争斗的3B原则,不干预、不评判、接纳孩子的情绪。
具体是这么“操作”:
不干预——确定孩子看到了之后走开;
不评判——忍受孩子的争吵或者争斗,沉默地观察她们;
接纳孩子的情绪——争斗可以,但必须去外面打,回各自房间,想好不再斗再出来。
这也是我玩得不亦乐乎的一个互动游戏。学习到了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争斗问题。
最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女儿长期欺凌小的,各种拳打脚踢,怎么办?
Andie老师回应:先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建立情感连接。因为家庭大的序位是老大的可能得到的关注和关爱少了,对父母的怨恨发泄在序位是老小的身上。给大孩子价值感,给小孩子归属感。
今日收获满满,育儿路上,育儿先育己。珍惜每一次错误,因为错误是学习的机会。
感谢爱有方!感谢郭老师和Andie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