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怀着怎样的初衷去读的我已经忘了,只是在图书馆偶然看见后,就自然而然的借出来了。其实在两年前就见过这本书,当时是嫂子读的,她也给我推荐了,说是电影归来的原著,我那个时候就觉得这本书名字真好听,有机会要看,可这个机会一等就是两年后的现在。
终于,看完后,我长吐一口气,我看了这个人的一生,真的就该写成书,让更多人去了解那个年代的一些人,一些事,我不知道里面是不是有不那么真实的事,可我还是愿意去相信它的情节。一本书,能否带着读书人走进它的世界,在我看来,是对它评判的重要标准。
小声的说,我是个看完整本书就忘的差不多的人。所以不要想着看个读后感就能把这本书看个大概,这是多么不现实的想法。那我看完书后到底记得什么,我也很想知道自己记住了些什么,但或许不是记得,更多的应该是懂得,明白,感受。
如果我出生在那个敏感的年代,我会不会像陆焉识一样。当然不会,我不会过目不忘,不会是个风流浪荡的才子,也不会苟延残喘的存活,可他会。所以他是故事的主人公,而我不是。
小时候,大事不用操心,只管怎么玩好就行,家大业大什么的在孩子眼里还不如门口卖的糖来的实在。后来,上学了,陆焉识即使结了婚也不愿承认他已有妻子,于是他继续他的风流生活,反正也没人约束,不过是他自己被自己内心的归顺牵引着。
直到他离开她之后,完全离开,去往一个荒芜人烟的地方,一个让你绝望的荒原。他老了,看起来像一个比实际年龄大的多的时候,他开始回顾他的前半生。这个时候才开始想念冯婉喻的好。
我在想,是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终究要落魄时,才肯回想自己受到的好,只有在离别后才更渴望再次相遇。
生活让每个人无所适从,却又给每个人一条路,能不能走下去,或者怎样走下去,却并不在它的考虑范围之内。
陆焉识到底是深爱冯婉喻,还是习惯冯婉喻,这是我最后始终有疑问的地方。不过也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一生就这么过去了,不会再有人来回答我,也没有必要来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