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卷11至乐诗解3髑髅之乐无君无臣无亲无友无事无劳

《庄子》篇卷11至乐诗解3髑髅之乐无君无臣无亲无友无事无劳

题文诗:

庄于之楚,见空髑髅,然有形.撽以马捶,

因而问曰:夫子贪生,养生,而为此乎?

抑或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

抑或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

而为此乎?抑或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

抑或子之,春秋天年,故及此乎?于是语卒,

援髑髅,枕而卧睡,夜半髑髅,见梦曰:

子之谈者,似辩士也,视子所言,皆生人累,

死则无此,欲闻,死之?庄子曰然.

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无四时,

,以天地为,春秋,南面王乐,

不能过也.不信,问髑髅:吾使司命,

复生于形,为子还以,骨肉肌肤,反子父母,

妻子闾里,知识古交,子欲之乎?髑髅深矉,

:吾安能弃,南面王乐,复为人间,

之劳?髑髅死而,无君无臣,无亲无友,

天地为友,无忧长久,春秋恒常,自然至乐.  

【原文】 

 庄于之楚,见空髑髅(1),然有形(2)。撽以马捶(3),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4)?将子有亡国之事(5),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6)?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7)?”于是语卒,援髑髅(8),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9):“子之谈者似辩士(10),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11),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12)?”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13),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不信, 曰:“吾使司命复生于形(14),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 (15),子欲之乎?”髑髅深矉蹙頞,曰(16):“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译文】

庄子到楚国去,见到一颗死人头骨,干枯而有生人头颅形状。庄于用马鞭子敲打着骷髅问道:“先生是由于贪图享乐,放纵情欲,丧失养生之理而成为这样的吗?或是遭遇亡国之事,为斧钺诛杀而至于此呢?或是你作了不善之事,怕给父母、妻子留下耻辱而自杀的呢?或是你因为挨饿受冻而成为这样呢?或是你年事已高本该如此呢?”就这样讲完,拉过骷髅,枕在头下睡去。半夜时,骷髅显现在他的梦中,对他悦,“听您的言谈好象是位善辩之士,看你所说之事,都是活人的负担,死人则没有这些。您愿意听听死人的快乐吗?”庄子说:“是的。”骷髅说:“死人,没有君在上面,没有臣在下面,也没有一年四季的操劳之事,放纵自如与天地同在,虽然南面为王的乐趣,不能超过呵。”庄子不相信,说:“我让主管生死之神复活你的形体,还给你骨肉肌肤,归还你父母、妻子、邻里和朋友,你愿意吗?”骷髅深深皱起眉头,现出愁苦的样子说:“我怎能舍弃南面为王的快乐而再次去受人间的劳苦呢?”

【注释】(1)髑髅(du lou):骷髅,死人的头骨。(2)髐(xiāo)然:尸骨干枯的样子。有形:有似生人头颅之形状。(3)撽(qiào):敲打旁击。马捶:马鞭。捶同棰。(4)贪生:贪图享乐,纵欲无度。矢理:背弃养生之理。为此:成为这样,即死亡。(5)将:抑或,表推测。(6)遗:通贻,遗留,留下之意,这句话的意思为,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怕给父母,妻子留下耻辱。而羞愧自杀。(7)春秋故:年事已高。享尽天年,本应如此。春秋,年纪。故,同固,本来。(8)援:牵到,拉过来之意。(9)见:现,显现。(10)辨士:名辩之士。善辩之人。(11)累:牵累、负担。(12)说:同悦,愉悦、快乐。(13)从然:放纵自如的样子。从,同纵。以天地为春秋:与天地同寿同在,一样恒久。(14)司命:主管人生死之神。(15)反:通返,归还,知识:朋友。(16)膑(pín):通颦,皱眉头。蹙(cùe)頞:蹙为皱,頞同额。蹙頞为愁苦的样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至乐 第十八 【原文18·5】 庄子之楚,见空髑(du)髅,髐(xiao)然有形,撽(xi)以马捶,因而问之,曰:...
    海上明月共阅读 1,852评论 0 0
  • 【原文】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
    钱江潮369阅读 2,087评论 0 2
  • 庄子之楚,见空髑【dú】髅,髐【xiāo】然有形,撽【qiào】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
    只如初见_2020阅读 4,522评论 2 7
  • 在诸子文学里面,庄子的艺术成就是最高的,研究中国文学与哲学的人,对他都非常推崇,他的文学哲学成就,我认为主要表现在...
    玩哲阅读 11,002评论 7 81
  • 关于生死的话题,历来深受文人雅士以及儒者圣人的争论探讨。 “生”与“死”这对看似生命的两极,寄存在这缥缈无定的凡尘...
    千山行客阅读 13,293评论 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