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书总求量多,当别人一说到某本书时,我总以“我读过”当成得意的资本。而当别人问起那你对这本书有什么见解,我往往只会说读完就忘记了,一直以来借口是因为记性不好,才发现其实是心境未到,所以并未能理解得好。就像我们对很多事情的后知后觉一样。就像孩提时读《小王子》和成年后读的不同感受一样。
第一次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我只记得文中重复很多的以及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滥用的那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第二次读,我细细地品味每一句话的缘由,主人公如何觉察生活以及与身体联结,一步一步的心理转变与身心灵成长。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最终想要追求的是 “爱,喜悦,和平”。想说,再次遇见,正是时候。感谢前面好些人的引荐。
下面是我这次阅读感受最深的话语,(还是没有勇气和心性写书评,只能暂且摘录了)才发现,一本书好书确实可以读很多遍,相信下次再读get到的重点又会不一样了。
“如果月亮代表我们真正的自己,而且它是无法用言语具体描述清楚的东西,那么我们所有用语言去描述它的尝试,就是这根指向月亮的手指,而不是真正的月亮。”
“我告诉你这些是要帮助你认清楚一些事实,因为我们人类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是的,有些父母的确可以表现出真爱的特质,但很多父母却是以爱为名,让孩子为他们而活,而不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生命历程。”
“但是你要相信,在过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经尽他们所能地在扮演好他们的角色。他们也许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是他们所知有限,资源也有限。在诸多限制下,你所得到的已经是他们尽力之后的结果了,你了解吗?”
“你好好想想,我们到底是谁,究竟是什么东西阻碍了我们看见真正的自己。记住,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
“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孩子的哭闹是属于生命能量的一种自然流动,完全无损他们的本质。哭完、闹完,他们可以一下子又回到内在和平的喜悦境界。是大人自己没有办法承受,反而去打压他们,才造成问题的呀!”
“孩子的负面情绪会勾起父母自己内在压抑隐藏了多年的痛,所以会不顾一切地用劝慰、转移甚至恐吓的方式,让孩子停止表达负面情绪,但是,这样一来,父母等于在重蹈覆辙——让孩子也和他们童年时一样,无法好好表达自己的情绪,因而造成创伤。”
日本一位名叫江本胜的博士,让水分别听音乐、读文字、接收电磁波、看图片,给它不同的意念,然后将水冷冻两小时,通过显微镜观察它的结晶。结果竟然发现,水的结晶会因为听到、看到、收到的信息和意念是好还是坏而发生莫大的变化。
“这样说来,什么都是能量了呀?!”
不仅是所有眼见的物质,连看不到的声音、思想、意念、情感,都是某种有特定振动频率的能量啊!这真的是很好玩儿的一个观念!
另外一篇报道是说一个日本小学生做的米饭实验。在教室中放三碗米饭,每天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对第一碗米饭说:“我爱你,你好好吃哦!”第二碗米饭完全没有得到任何关注。第三碗米饭得到的话语是:“你丑死了,没人要理你!” 一个月后,第一碗米饭变成黄色,发出酒香味儿;第二碗米饭变黑发臭,还长出霉菌,见证了无人理踩的悲哀;第三碗米饭稍好一点儿,变黑发臭,但是因为至少还有人理睬,所以情况不如第二碗那么糟。
一个人的能量,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对他周遭的人、事、物都会造成影响。同时,它也显现出现代人最大的问题——能量争夺。
“我们因为与自己生命的源头没有联接,失去了能量的来源,所以不停地向外求取,以获得能量。更糟糕的是,和我们的同胞——其他的人,争夺能量。”
大约一百年前,我们伟大的心理学家发现了人类的潜意识。它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事、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微决定的过程。 它是一个看不见的世界,但是主宰着我们外在的世界。我们的意识、自我的了解、思考、理性、判断、感情都是从潜意识来的。我们在意识层面对自己一切的认知、喜好,只是占了我们自己全貌的1%而已。潜意识是非常强大的力量,它对我们的自我有完全的影响,而它的99%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基本上,任何能让你专心一致、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你与身体重新联结,所以运动本身不重
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况。所以无论是跑步、快走、游泳、太极拳、气功、瑜伽,只要你能够专心地观照自己的身体,这些运动都可以成为一种冥想。” 而其中,与身体对话、联结的最佳方式就是静坐冥想。
“无论你多么爱他,多余的担心就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受苦有两种,”“一种是无知的、无明的受苦,就是任随潜意识的操控而受苦,同时在抱怨、抗拒那份痛苦。这样的受苦不能让你成长。”
“另外一种受苦是有觉知的受苦,当你感觉到撕裂般的痛楚、好像要爆炸似的愤怒,你不逃避、不抱怨,你全然地去经历它。让这个压抑、隐藏多年的能量爆发出来,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态度,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这样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壮成长的契机。”
“因为事实就是最大,因为已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不接受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而希望能把它撞开。无济于事,徒劳无功呀!我们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
“这些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是驱散不走它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首先,你的自我觉察就会带来觉知之光。其次,喜悦是消融负面情绪最好的光。有什么事情是你爱做的,而且是可以带给你喜悦的?”
快乐是需要外在条件的,而且它的范围比较小,也有边际效益递减的问题。而喜悦是发自内心的,然后可以大范围地渗透到你的全身,而且不会递减
“大部分自我身份的认同是开始于青少年期,那个时候,发型、朋友、跟不跟得上潮流,是自我认同的一个标杆。现在的孩子,可能还加上手机、名牌吧!拿了最新款的手机,自我感觉就不同了。穿上名牌服饰,背也挺得比较直。”老人摇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没有告诉孩子们,他们真正是谁,也没有教他们如何从内在汲取自己的力量,而不是靠外在的认同和肯定。”
真心想要“那就是不仅仅在思想层面而已,你必须打心眼儿里渴望这个东西,每次想的时候,都会到了浑然忘我的境界。而且最有威力的是,让自己随时随地都处在你已经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之后的感受。而且视觉的观想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每天都在脑海里面演练你已经拥有你要的东西的画面,细节愈清楚愈好。这样去观想并且去经历那种感受,让你的每个细胞都充满信心地在召唤它想要的东西……”
“很重要的就是,你想要的东西愈真实、清楚,愈好。你要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定义清楚,这样宇宙才能知道你究竟想要什么。还有,要言行一致,不要说的、想的是一回事,做出来又是另一回事。”
在追寻大师和法门的过程中,我终于明白了一点,最终我们要做的,还是要去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阴暗面,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光明。
“我们很多在灵修的人,每天想的都是要把自己变得更好、更完美,像接触到宇宙能量的光和爱啦,嘴上说的也是宽恕啊,感恩啊。这些没什么不好,但是,如果我们把自己内在不想面对的那些阴暗的人性,都藏在这些所谓的光明中,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是长此以往会出问题的。”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