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乘·卷一》著者 [清] 许奉恩
译 关中麦客
20251027
文字竹叶
广东某寺住着一位老和尚,虽然贫穷,但他坚持清修,严格地持守戒律。有一年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有位游方的道士天黑时来到寺里求借宿一晚,老和尚说:“寺庙荒凉偏僻,房间破陋狭小,恐委屈了道长。即便您不在乎,但这里的蚊子很凶恶,叮人狠毒,人被这恶蚊叮一下后,被叮处便会破溃腐烂,很长时间好不了。贫僧我只有一顶破旧的蚊帐,再没有别的蚊帐给你用,这怎么办?” 道士说:“和尚您慈悲,只要你肯借我一块能睡卧的地方,能避虎狼,就幸甚了!其他的可不忧虑。” 老和尚见道士言辞恳切,答应道士求宿,并让道士睡自己的卧榻。道士道谢说:“师傅肯留我,我已受惠很多,怎么忍心让师傅露宿,叫蚊子叮咬!” 老和尚说:“道长行路辛苦,没有蚊帐不得安寝,你不必谦让。” 两人推让一阵,老和尚还是让道士睡在了自己的卧榻上。老和尚露宿了一夜,却没有蚊子叮咬,他感到很诧异。
天亮后,道士感谢老和尚说:“昨夜蒙您将卧榻借给我,您的好心实不敢忘。不知师傅昨夜被蚊子叮咬受苦否?” 老和尚说:“神仙保佑,昨夜竟没有一个蚊子,不知是什么原因?” 道士笑着说:“我被您的慈悲感动,略施用了一些小法术,把蚊子都驱赶到后园的竹叶上去了。师傅切记,凡是蚊子栖息过的竹叶都化作了文字,这些竹叶皆可避蚊,您千万不要轻视。” 老和尚感到奇怪,到后园一看,果然见后园几百杆竹叶上,每片竹叶都停着一只蚊子,已化作了文字。老和尚大喜,回身来谢道士,道士已不知去了何处,老和尚认为自己碰上了仙人。从此以后,这里再也没有蚊子了。
后来,远近的人们都知道了这座寺庙里的竹叶能避蚊,纷纷来求购,每片竹叶须付钱十文,不到一年,后园的竹子一卖而空,老和尚也因此致富。老和尚遂拿出钱来,购买建材,整修庙宇,寺庙因此焕然一新,处处金碧庄严。这真是善有善报!若非老和尚未发一念慈悲,怎能缔结仙缘,为我佛增光添彩呀!
里乘子说:常州的汤贻汾先生(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1778—1853),在广东做官时,听说有避蚊叶,特地到寺庙里来想求购,但没有如愿,心内不快。他在返回的路上,在一所私塾暂歇,汤先生与塾师谈起了自己求购避蚊叶不得的事。塾师说:“我与庙里的老和尚有交情,我曾从他那里得到几十片避蚊叶,但都被人索要得没剩几片了,我送您两片。” 汤先生一听大喜,对这两片避蚊叶视若异宝。汤先生将其中的一片避蚊叶赠与了友人,另一片用两片玻璃夹好,四周以紫檀为框。避蚊叶上的字体是篆文,汤先生于玻璃上也以篆体书:“甲申春日雨生”六字配之,雨生是汤先生的字。篆体字正反一致,所以把玩时正反观看字体也一致。汤先生心灵手巧,他自己的日用杂物,无不精妙,由此也可见汤先生的情志。我曾在汤先生的狮子窟别业赴过酒宴,汤先生曾出示过这片竹叶,并讲述了得到避蚊叶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