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跟室友一起去参加另一个同学生日。
我感觉攒局就很有意思。
一个人牵动了对自己身边重要的人。
局里有这样几种,
一种是带头发言的人,“调动整体的氛围”
一种是给带头发言的人捧哏,“一个人会尴尬的“
持续的冷淡其实会让整个局不是那么舒服,
大家就是各吃各的,嗨不起来的。
其实我一直不习惯,
原因大概是,我每次跟家人出去吃饭时,
我习惯在旁边静默着,不参与,自己玩自己的[捂脸]
因为很少有同龄人跟我在一起,基本上都是半大点的小孩
我的职责就是看好它们。
大概我心里一直给自己的定位这样的。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社会化“。
24年初,跟一群大哥敬酒的时候,
我真不习惯,因为我很少做这种事情。
也很少主动发起,不会说”来,兄弟/哥们,我敬你一个”。
我在想我为什么不会说这些话?
是因为我不习惯?
还是因为不舒服?不符合我的人设?
不舒服肯定是有的,我渐渐发现是因为我觉得这样讲,我会问我真的是诚心的嘛?
如果理解为一种行动模式,这件事其实很简单,
学会了,以后在酒桌上做就好了。
包括9月的时候,跟jobin的哥哥姐姐们,喝酒。
我自己的酒量是真不好。
当然也是为了礼数和尊敬,做一个可爱的人。
“当然,在我这里,我知道喝酒有害健康”
后面也会遇到很多吃饭的情况,
我在想我会以什么样的角色出发呢?
我还发现我的一个模式是,
见到一堆陌生的人和熟人交织时,
如果不熟悉这个人的脾性,我不知道以什么方式对待他。
和他相处我会变得很紧张
当然这里可以扯到家庭,但也没必要。
我仔细想了想,
我小时候,在姥姥面前的个性和在我舅妈面前的个性就不一样。
后者必须隐藏一部分会引起人反感的模式。
昨晚上初中同学打电话给我,问我出不出去。
我心里是不想,我跟他说不出去了。
你知道嘛,那会我是紧张的,我想了想,
我在紧张什么?紧张失去一个朋友? 惹别人不开心?
但事实上,我用理智去想这件事时,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不想,我有事,我不能去"。
我发现那就是我的一种模式,
一种对待外界不确定因素的模式,
一种一瞬间缺乏安全感的模式,
也跟我的身体状态有关。
如果我精力充沛,我就不大会紧张,
如果我感觉累了,我就不会怎么说话。
其实发现那位哥们,一直没怎么变吧。
还是三年前的样子,
包括圈子也是,相处模式也是。
你会发现人真的很神奇,你不知道环境会把这个人变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