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不吃饭,作为父母的你会如何处理,买好吃的?跟孩子讲条件,吃完饭有奖励?苦口婆心地劝告:吃饭才能长大?这些都有一定作用,但今天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用经济学的供求关系理论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当某件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比如有100套房子但有200个人想要,房子显然满足不了需求,价格就会上涨。反之,但某件商品供大于求时,价格就会下降,还是以房子举例,比如有200套房子但只有100个人想要,房子显然过剩了,价格就会下降。
房子的供求关系影响着人们的购房需求,需求越大,则人们愿意投入的钱就越多,反之则越少。同样的道理,孩子的吃饭问题,本质上也是供求关系的问题。
你想让孩子多吃饭少吃零食,就相当于改变的供求关系。饭太多了,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孩子对饭的需求下降,变得讨厌吃饭;零食太少了,要省着吃,吃完一碗饭才能吃一口零食,孩子对零食的需求增强了,变得越来越想吃零食。
昨天,我无意间做了一个实验。当孩子说不想吃饭时,我立马将孩子碗里的饭菜倒入我的碗中,说:”爸爸今天允许让你不吃饭,只吃零食“。孩子看碗里的饭菜都没了,开始哭闹了,竟然破天荒地想吃饭,我心里暗自偷笑,并一本正经地对孩子说:饭不够了,宝宝只能吃一勺。孩子不愿意,说一勺饭太少了,我说:“爸爸也没办法,饭不够了,那要不给你两勺”。孩子这才勉强接受,后来,两勺饭很快就吃完了,嚷着说还要,我还是假装说米饭不够,只给了孩子两勺,结果呢,一个不愿吃饭的娃竟然吃了一大碗。
人是奇怪的动物,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珍惜,直到这样东西变得稀缺时,才会认识到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