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女儿成年礼的一封信
琪琪:
你好!十八岁了,祝贺你,我可爱的女儿!
2015年9月,教育部和人民日报曾经转载过一封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写给刚上大学的女儿的一封信,他从道德、专业、知识、阅读、竞争、漂亮、恋爱、交友、时间九个方面写给自己的女儿九条忠告,这封信当年刷爆了朋友圈,被称为“大一女生必看文章”,诸多网友纷纷评论,有的网友说:“说出来我心底所有想说又说不好的话,真希望我女儿也能看看”,有的网友说:“把这篇文章作为高中语文和大学语文的第一课”。当时你正上初二,爸爸看到这封信以后,也有类似的想法,就默默地把它收藏在我的微信收藏夹里,当时想着:“等孩子上大学前,一定让她看看这封信”,这一等就是四年过去了,你即将步入高三,迎来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成人礼,学校要求父母要在成人礼上写给孩子一封信,这让我想起了已经封存四年的这封信。
从初二到高二这四年里,你在成长,爸爸妈妈也在进步。我的想法也发生了改变,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个家庭也有自己的教育方式。这位大学教授写给他女儿的信,不见得适合我女儿未来的成长。琪琪,你在爸爸眼中是十分优秀的,从小到大很少让父母操心,如今你即将成人,爸爸妈妈对你的教育方式也会所改变,还记得你初三毕业的时候,爸爸对你说的话吗?我说:“上高中了,爸爸就不管你了,长大了要有自己的主见。”两年过去了,你十八岁了,成人了,尽管心智上还不算成熟,社会经验也不丰富,爸爸依然对你说:“长大了,要学会自己拿主意,学会规划自己的未来了,可以与父母商量,但要学会有主见。”
关于学习,自小你就锻炼出了自学能力,这与你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是你要懂得,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基础知识的传授是十分扎实的,但是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经历和阅历也不等于文化。最近网上流传一段话:文化可以用四句话来解释,一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二是无需提醒的自觉;三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四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四句话说的很有道理,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儒家思想中的“仁义”,无需提醒的自觉是《中庸》中的“君子慎独”,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是《论语》中的“约之以礼”、“从心所欲不逾矩”,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是孔子的“忠恕”二字。我们的老祖宗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现在的教育可以说是“博学于文”,而为人之本的“约之以礼”需要我们自己多读书,多读经典。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爸爸只是希望你要养成一个读书的好习惯,不要考上大学以后就扔掉书本,贪图享乐。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学别人容易,做好自己难,要做到不忘本心,不被他人的行为忘掉自我。《道德经》上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口中尝到的,吃喝玩乐,功名利禄,圣人不会去追逐这些,懂得取舍。)”二十一世纪,世界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外界影响人们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一个懂得自律的人,才能算作成人。
关于努力,日本东京大学给入学的学生的祝词中写到:“你们一定是抱着‘只要努力就有回报’的信念来到东京大学,你们今天之所以觉得‘努力就能有回报’,并非你们自身努力所致,而恰恰是你们周边优越的环境给予你们的,是不断的鼓励、支持、帮助,并且褒奖你们取得的成就。世界上还有即使努力也不会得到公平回报的人,有想要努力却无法努力的人,有过于努力而身心崩溃的人等等,请不要把自己的努力只用于追逐于自己的胜利。”
爸爸妈妈对你说过,要注重学习的过程,不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攀比是普通人的通病,生活中亲戚、朋友、同学之间相互攀比,而忘记了生活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幸福,家庭和睦。学生阶段体现在过于重视考试名次,而忘掉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我。
爸爸这两年学习国学,写了几百页的读书笔记,这是我读书的成果。但是,回过头来再想想,这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是我最大的收获吗?这几年,我为了把某一个章节的古文弄明白,要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把自己认可的内容记录下来,最终形成这本读书笔记。在查阅文献,分析资料,判断对错的过程中,不但理清了思绪,梳理了头脑,还解决了自己的疑惑,所以,这个过程才是我最大的收获。
说了这么多,爸爸是希望你在未来的岁月里,学习是为了自己学,读书是为了自己读,不必在意别人的目光,不必在意考试名次,将学习、读书过程中汲取的养料沉淀在自己灵魂的深处,不断提升自身修养,能够乐观面对人生,勇于面对困难,懂得明辨是非,为人诚实守信,做一个真真正正的“成人”。
关于人生,只靠学习和努力还是不够的,孔子说:“学而时习之”,“学”、“习”、“时”,是人生自我修炼的三大要素,学习,笃行,还要做到持之以恒,做到这三点才是“知行合一”,只是知道而做不到,等于不知。就像你在课堂上,听懂了不等于学会了,学会了不见得会应用,会应用了不见得懂得其原理,懂得其中的道理,还要有自己的观点。
要想做到这些,除了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还要有一个平静的心灵。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写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告诫我们从宁静中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但是要想保持身心的宁静并不容易,知道和做到,差着十万八千里。你自小喜欢看电视剧《西游记》,可你想过没有,唐僧取经的路程为什么是十万八千里?为什么安排一只猴子,一匹马,一只猪,一个沙僧,陪着唐僧去取经呢?如果你有时间翻翻《西游记》原著,会知道:孙悟空又叫“心猿”,与白龙马合起来,就是唐僧的“心猿意马”,代表着外界的种种诱惑。猪八戒好吃懒做,贪财好色,代表身体感官的各种欲望,是人类对物质生活的不知满足。沙僧既然为“杀生”,代表人类的种种恶念。《西游记》原著的第十四回叫“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你小时候看的电视剧上,表演的是唐僧刚出大唐境界,孙悟空就打杀了六个强盗,这六个强盗,在佛学中代表六根(眼、耳、鼻、舌、身、脑)、六识(视、听、嗅、味、触、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打杀了这六贼,使得六根清净,五蕴皆空,代表唐僧对自己心灵修行的开始,然后用紧箍咒控制“心猿”,用缰绳控制“意马”。控制住了心,还要控制身。所以高老庄降服了猪八戒,代表唐僧克制了种种欲望,流沙河收了沙僧,代表收了恶念,保留了善。当一个人内心平静,不贪不求,隐恶扬善,做到了这些还不算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走完这十万八千里,能做到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朱熹曾说:“存天理,灭人欲”,这“人欲”即佛教所说三毒:“贪、嗔、痴”,儒家即“不贪求,不嫉妒,明辨是非”。想要做到这些,需要的就是不断加强自己心灵的修炼。《道德经》上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保持心灵的宁静,才能观察到万事万物的真实)。
爸爸都和你说了些什么呢?学会有主见、养成一个读书的好习惯、学会自律、不攀比、享受过程、注重心灵的修炼。之所以和你说这些,爸爸是想表达:要想拥有幸福的人生,需要勇于提升自我。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你未来的人生还很长,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爸爸妈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老去,将来伴你一生的,除了你未来的丈夫和子女,只有你一身的才华。心存恶念,处处皆是地狱;心存善念,处处皆是天堂。
最后用网络上一句流行语作为这封信的结束吧:你若安好,我便幸福!
永远爱你的爸爸妈妈
2019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