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经理满打满算也有3年多了,最近觉得需要将知识结构进行一下梳理,不然岁数大了容易忘记,我是一名信息安全行业的产品经理,跟目前主流的互联网产品经理还不一样,
什么是需求?
百度对需求的定义是:需求(demand) 是指人们有能力购买并且愿意购买某个具体商品的欲望。个人看法:需求是产品的源头,需求不一定是指购买欲望,可以更范范一些比如使用的欲望。需求如何管理?
说起需求管理其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需求采集,一种是需求分析,需求管理的重要程度毋庸置疑,因为没有的需求就没有所谓的产品,乔老爷子虽然说他在创造需求,但他创造的本身就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只不过是大多数普通人受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无法表达出来而已。需求采集需求采集是一个繁重的工作,大公司中一般单独配置1-2个产品助理来专门跟进该项工作,也有的公司单独成立需求管理部门对整个公司的产品线需求进行集中管理,但估计大部分公司还停留在前者,而小公司也就只能由产品经理代劳了。
需求的采集方法有很多,但是从采集维度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内部、一种是外部。内部:内部主要指的是公司内部的资源,比如销售、售前、售后/交付、头脑风暴、BOSS等。外部:外部主要指的是公司外部的资源,比如行业报告、用户反馈、竞品分析、用户访谈、调查问卷等。在需求采集中我们还需要一定的管理工作,为什么呢?主要是为了规范需求的输入质量,便于后期的需求分析使用,那么在这里就需要制作需求卡片。让相关人员按照需求卡片的格式进行填写,以便达到一个高质量的需求。
以上的需求卡片算是通用型的,大多数人都会使用,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细节的调整,除了需求卡片,我们还需要一个需求池的管理,这里面大公司可能会有jira等软件进行管理,当然最简单的方式可以用excel进行管理,小公司用excel就可以了。做完以上步骤,其实需求的采集基本也就算是完成了,但是能做到多少分这完全取决于人力的投入。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需求管理的第二步,也是最为核心的一步,在新产品中需求会影响产品的定位,老产品中会影响产品的走向,所以做产品有的时候更多是做需求,尤其是创新型产品更加如此,需求分析就会用到之前需求采集后输出的相关内容,需求卡片、需求池等等。
需求分析也有几个小步骤:
1.第一层的需求分析是由产品经理自己完成的,主要是对需求进行过滤和对需求的深入理解;
2.第二层的需求分析是产品部内部沟通完成,这里的目的同上;
3.第三层的需求分析是需要更多角色的人员进行参与,比如销售、售前、售后/交付、同一条产品线的产品经理、产品总监等等(这里的参与人员跟公司性质而定,也不一定是人越多越好,这里也存在一定的头脑风暴的作用)。
需求分析是分析什么呢?
需求分析是通过几个方面来对需求进行权重分析,主要是包含“商业价值分析”、“使用场景分析”、优先级分析、开发难度分析等。
1.商业价值分析:需求的使用频度、需求的强烈程度、需求的迫切程度、需求收益、需求影响度等等;
2.使用场景分析:环境(时间、地点、情景)、用户(用户画像)、行为(行为画像);
3.开发难度分析:开发周期(研发总监预估)、应用的技术难度、是否存在风险等
4.优先级分析:这里的需求优先级需要放到最后来确定,只有将前三个确定后才能确定优先级。以上工作完成后,产品的需求管理就可以告一段落了,需求分析的时候其实埋了小坑,主要是各层级人员都有所参需求的分析,所以在产品立项的时候会容易很多,但是以后有锅的话那么也得大家一起背。
这样也是为了让大家对产品都更加的负责人,毕竟在产品立项的时候这些人需求讨论者也是会参与的,这也是为了增加更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