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资思路
* 少消费多储蓄(积累本金),然后购买资产。
* 资产是能生钱的东西;持有的现金长期看是贬值的,因此现金不是资产。财富自由的定义也是不需要工作也有足够支出的现金流,即有足够的资产而非足够的收入。
* 不同资产的对比:看长期收益率(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整体好于不能的,比如黄金);看风险。
* 指数基金是理想的资产。例如,沪深300指数,上证红利,标普500,纳斯达克
2. Why指数基金
* 指数是一个选股规则,其目的是按某个规则选注一篮子股票并反映其平均价格走势。例如沪深300是选取的300支A股作为样本的成分股指数,覆盖沪深市场六成左右的市值,能反映A股市场整体走势。(指数基金则是追踪指数的选股规则买入一样的股票)
* 开发指数的机构包括证券交易所和指数公司。中国前者有上证/深证系列指数,后者有中证系列。美国纳斯达克,标普500道琼斯;香港主要是恒生公司开发的恒生
* 指数基金追踪指数,对基金经理的能力依赖较小,且通过投资较多股票分散非市场风险。获得的是跟指数所代表市场一样的收益,也即主要取决于对应指数的表现。相应地,追踪同一指数的基金彼此高度雷同,也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先推出的规模更大。
* 优点:稳定(不断替换股票);长期上涨(“买指数基金就是买国运”);运作成本低于主动型基金(管理费/托管费);能规避单一股票投资本金永久损失的风险。总之,最适合普通投资者。
- 一般考虑1亿以上的指数基金,避免清盘风险。
3. 指数基金分类
* 从交易渠道可以分为场内/场外,场即证券交易所。场内基金在证交所上市,有【申购|赎回】和【买入|卖出】两套交易体系,前者的对象是基金公司,后者需要在证交所中进行。场外基金只有前者一种交易方式。很多指数基金会有场内外两个版本。
* 联接基金:从场外投资场内基金。也是通过申购赎回进行交易,但不直接投资股票,而是通过投资对应场内指数基金实现复制指数的目的。
* 场内基金主要是ETF和LOF(上市型开放式基金),两者都可以在股票交易所买卖,而LOF也可在场外通过申购赎回方式交易。
* 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指的是用人民币投资于香港、美国等市场的基金品种。会受汇率和政策影响(如2016.2限制人民币外流,部分QDII基金美元额度不足停止申购)
* 分级基金:近年兴起的特殊基金品种。包括母基金(指数基金)、分级基金A份额、~B份额三部分。A份额相当于一个债券型品种,目的是较为固定的收益;B份额则相当于是杠杆型品种,目的是获得更高收益,风险也更大。由于分级基金AB份额投资特征和难度都特殊,有30w资金才能投资的限制;母基金则跟其他指数基金一样可以正常交易。
* 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
4. 常见宽基指数基金:
* 上证50(2004.1):反映上交所大盘股走势。总体涨;趋势能看出来国内明显牛市;像A股一样经常暴涨暴跌。主要包含蓝筹股(规模大、影响力大的公司)。
* 沪深300(2004.12):中证指数公司开发,中国上市企业中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300家企业,成分股占国内股市规模60%以上,代表性强。
* 中证500:中型公司日均总市值前500的企业,与前两者无重合。
* 创业板指数:深交所下的一个市场。大多深/上交所的股票在主板上市交易which门槛很高(营业期限/规模/盈利etc.),对于达不到条件的公司可在二板aka.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这些公司长期经营风险更高,更容易暴涨暴跌。相关指数包括创业板综指(二板所有股价),创业板指数(最主要的100家企业,2010.5)和创业板50指数,后两者相关基金多。
* 红利指数。前四个指数均按照市值加权,另一种方式是策略加权,例如红利指数按股息率决定权重(净利润的一部分作为现金分红/股息发放,与盈利相关而不受股价影响),有研究表明能实现高股息的股票长期持有的平均收益更高。
* 特点:高股息率在熊市更有优势(现金分红不受股价涨跌影响,且熊市分红能买更多股票);所选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状况大概率更好;有分红现金流(不一定发放给基金持有者,可能直接再投入)。
- 包括上证(50)/深证(40)/中证(100)红利指数等,中证红利兼顾两个市场,历史收益相对更好。
- 红利机会指数:标普公司围绕A股开发,筛选条件更严格(过去3年盈利正增长、过去12月净利润为正、单个行业不超过33%等),长期更加稳健。
* 基本面指数:也是策略加权,根据企业基本面(营业收入现金流净资产分红4维度)决定权重。类似的还有价值指数,但用的是市盈率市净率市现率和股息率这四个估值指标。
- 中证基本面50指数:基于过去5年年报数据选出排名前50的公司。公司规模越大越占优,所以往往选出来的是大盘股,类似上证50,但维度相对更全面。
* 央视财经50指数:央视财经频道+高校+深证指数专家加权指数,in sum就是专家挑选的50只样本股。大小盘相对均匀
* 港股基金指数:通常是QDII基金。主要包括:
- 恒生指数(1964),最大规模的50只港股。恒生指数(其实是香港市场)特点是,时间长更成熟(衍生产品多);跟内地紧密相关,但境外投资者为主(近年交易量提升到219.%),因此受境外市场影响大;老千股多,投资个股风险大。
- H股指数(2000):内地注册香港上市的公司即为H股,H股指数即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衡量这类企业的表现。与A股联系紧密(许多公司同时两边上市),因而与A股指数(如上证50)重合度高,但投资群体不同导致市场表现有差异。
- 上证50AH优选指数:企业同时有AH股但由于投资者构成不同涨跌不同步,长期必将趋于一致。上证50AH与上证50成分企业一致(27A+23AH都有),但会持有相对便宜的那个以获得超额收益(每月第二个周五轮动)。与H股指数也有一定重合。
* 美股指数
- 纳斯达克100指数:以信息技术类公司为主。95-01年互联网泡沫后,当前成分股多是行业龙头,盈利能力强,2002后基本是长期上升。
- 标普500指数:定位类似沪深300,附带主观判断的蓝筹股指数(选择行业领先、长期盈利好的公司),但不限制公司市值规模。因有人为因素,不单市值加权,行业|公司规模分布相对均匀。年复合收益率大约7.4%,且有2%左右股息收益。
* 其他宽基指数基金:上证综指(上交所全部上市公司),由于股票太多,指数基金往往抽样购买股票近似追踪;中证100(沪深300中规模最大者,覆盖沪深比上证50更全面);中证800(沪深300+中证500)大中盘股;中证1000(除去中证800外最大的1000只小盘股)。
* 等权重指数:每个成分股都是相同全中,且隔段时间会强制再平衡。优势是避免部分股票占比过高,缺点是流动性较差(取决于流动性最差的成分股),因此规模天生受限。流动性可简单理解为买卖的难易程度,可从成交额判断。
5. 行业指数基金
* 宽基指数不限制成分股行业,行业指数则专门投资某行业的股票,除投资价值外,还要考虑行业特点、所处阶段等,风险和难度相对更高。
* 有哪些行业:GICS十个一级行业(材料、可选消费、必需消费、能源、金融、医药、工业、信息、电信、公共事业);围绕主题的行业(养老、环保、军工、互联网etc.)。
* 哪些行业值得投资:1)赚钱能力(-17年:医药,消费);2)强周期性。
- 赚钱能力:需求稳定(受经济周期影响小);企业有护城河保证一定利润率(同质化容易导致价格战,吞噬利润空间);再投资需求小,能获得大量自由现金流。
- 周期性:周期底部入场容易盈利;银行证券保险地产等。周期性可能是因为用户需求、原材料价格、宏观因素变化所致。周期驱动因素不同,周期并不同步,顶部底部表现也差异很大。
1. 必需消费行业
* 即日常、主要消费行业,食品饮料烟草等常用日用消费品,通常单价低、消费频率高、刚需。需求稳定
* 主要指数:上证消费指数;上证消费80指数;中证消费指数(从中证800,即沪深300+中证500中挑选);全指消费指数
2. 医药指数
* 经济危机中非常具有价值的避险板块,行业表现好于宏观经济。
* 主要指数:中证医药(从中证800中挑选),中证医药100(每只买入金额相同),上证医药,全指医药,细分医药,300医药
3. 可选消费
* 非刚需。高档手机、汽车、大家电、影视行业等。需求弱于必需消费,有一定周期性;受益于人口红利,尤其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有升级换代特点,每个时代的代表行业/企业不同。
4. 养老产业
* 概念性产业,覆盖多个行业。包括医疗保健、信息技术、日常消费、可选消费、保险等。
* 中证养老产业指数。会从每个子行业挑选龙头,再按市值挑满80只。
5. 金融业(银行保险证券)
* 强周期性行业,主要是因为宏观经济的影响产生盈利波动。
* 银行业。商业模式大约是收益=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利息费用-风险准备金。受宏观经济影响大:宏观经济差则风险准备金增加、降基准利率刺激经济。
* 不同银行差异很大,风控能力在经济下行周期体现明显。
- 注重利差收益的银行:低成本揽储,低风险放贷。
- 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区性银行:与当地发展情况和居民金融情况高相关;与政府关系更密切有稳定业务。
- 注重非利息收入的银行:例如资产证券化(摆脱资产束缚、降低经营风险)、互联网银行等。
* 投资银行业,可选择直接投上证50、基本面50、50AH等,因为国内银行股规模都较大,在这些指数中占比高。也可投追踪中证银行指数的基金。两者不需重复。
* 证券业/券商业,典型强周期行业。
6. 挑选思路
* 追踪同一指数的基金基本雷同。挑选思路:1.费用最低误差最小的品种;2.寻找有特色的增强型指数基金。
* 增强型指数基金:在追踪指数的基础上,去做一些操作来赚取(相对于指数的)超额收益,例如打新、量化模型等。操作一般不公开、效果也无保证,因此风险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