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白话:
自满自夸,不如适时而止,因为水满则溢,过于自满的人,必会跌倒。
锋芒毕露,这种锐势总不能长久保住,因为过于刚强则易折,惯于逼人,必易遭打击。
金玉满堂的人虽然富有,但却不能永久守住他的财富;
恃富而骄的人,最后必自取其祸。
只有功成身退,才合乎自然之道。
学习: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听起来可能让天下有识之士非常伤感,但是其中蕴涵的哲理却非常发人深省,千百年来一幕幕的人间惨剧一次又一次的验证了它的正确。
汉高祖刘邦诛杀异姓王;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明太祖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等等不胜枚举。
其实历史上功成身退最成功的例子要算范蠡了。
春秋末越国勾践在位。曾败于吴,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强国。公元前473年灭吴。
越系古越人所建之国,越王允常时其国渐强,故楚国乃联越以制吴。前496年,勾践即位后不久,即打败吴国。
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
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
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
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夫差仓卒与晋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前473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亡。
当勾践刚刚灭吴称霸,范蠡居功至伟,封上将军,但是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所以明智地选择了功成身退,“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范蠡曾遣人致书文种,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文种未能听从,不久果被勾践赐剑自杀。
传说范蠡改名陶朱公,后以经商致富。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以他超人的智慧又一次提前告知了众人。
物极必反,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巅峰,也会有低谷,巅峰之后必然是低谷,没有例外。
在资本市场上,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股价严重高估后必然下跌,严重低估后必然上涨,高低两个极端必将向相反的方向运行。
投资人正是依靠认识价值规律、遵循价值规律,使自己的行为与投资之道相合,从而创造出财富。
虽然市场的两个极端具有绝对的确定性,但是这一绝对确定性存在的同时也充满了复杂性,由于人性的弱点一直存在,人们往往身陷其中而不自知,不能做出客观理性的决策。
在牛市后期,每个人的口袋都赚的盆满钵满,脑袋也处于信心爆棚、骄傲自满之中,这就是“持而盈之”。
但此时长期积聚的风险即将释放,已经是“不可长保”,只有适时停止才是顺应价值规律的明智之举。
理性的价值投资者能透过疯狂的市场表象看清其背后的本质,克服人性的贪婪,做到适时而止、功成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