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谈

       不知不觉看书到凌晨3点,竟不觉丝毫困倦,反倒生出畅快的幸福感。这种久违的感受曾经出现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平静而专注的阅读整整一天,直到饥肠辘辘的肠胃发出抗议。走在草地上树荫下,愉悦的幸福感无比得强烈。神经心理学上说,在高强度持续的刺激下,大脑的边缘系统启动了奖励机制,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幸福感由此而生。吸毒赌博,跑步健身等等的原理类似,都会使人上瘾,而且随着刺激的持续,刺激的阀值不断提高。

       没有养成读书习惯,偶尔看一次书反而很容易体验幸福感。现在的各种读书群和文章炫耀读书的益处,大有不读书就死定了的感觉。“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臭老九”这些观念才过去三十年,意识形态随着经济的发展模式产生转变。现在的提倡读书,也许是读了书才能更好的赚钱。

       最近有朋友觉得自己太逊,书读的太少。我也深有同感,于是买了kindle,下了大量的好书之后,发现时间根本不够用。看着公众号里出现的各位达人,一年看几百本书,恐慌慢慢在心里升腾。于是如何阅读更多的书,如何提高阅读速度的文章比比皆是,读书好像变成了一场竞赛、一种社交手段,看大家都看的书才有共同语言才能交流。

       之前以为读书总比不读书好吧。直到见到我大哥每天不舍昼夜的学习,然后讲出一些令人瞠目结舌的言论。我才意识到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知识架构,没有批判思维,没有足够的广度,读书越多越危险。这类人读书不过是在不停的强化自己认同的观点,屏蔽不同意见。假如出发点不对,那将会在邪路上越走越远。

       20世纪杜威引入2条教育概念,一是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二是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这就是公立学校的教育模式。后来美国一些国家引入第三条,批判性思维。国内教育的讨论一直丰富多彩,共识则是对当前教育模式失望。关于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孩子一般在5岁左右被家庭父母影响就已经形成了。但这是父母的价值观,是上一代的,等到孩子长大,核心价值观已经发生变化。其次批判性思维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下是没有生存空间的,于是学校只能把教育放在专业知识技能上,这个最简单,最容易规模化普及。如果期望教育、医疗等的改革,只能期待体制的改变了,希望就在遥远的前方......

       萨缪尔森说通过读书,预见未来你的中年和老年。是不是他说的我不确定,但这句话我很喜欢。能够无企图心静下来干一件事,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大的幸福。抛弃外界浮杂的喧嚣,感受内心的选择,预见未来的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工作后,尤其是单调乏味的几年工作之后,更加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记得有人说过,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得有一个在...
    顽石阅读 2,444评论 1 4
  • 三、今天看上去没用的书,未来总会有用的 这和上面第二点(见《读书杂谈(一)》)是相通的。正如我上文提到的我那位朋友...
    22QQQQ阅读 2,635评论 2 2
  • 五、想要脾气好,最好多读书 书读多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读过大量文史哲经典的人往往给人一种平静或者祥和的感觉...
    22QQQQ阅读 2,578评论 1 2
  • 近日情感困顿,思绪繁琐,忍不住的开始想起一些往事以便从中找找自己的老办法。哈!我常来都是向前看的不料原来那还不是一...
    剪烛弄影a却话西窗阅读 1,690评论 4 1
  • (一) 妈妈不识字,竟成了无知的我嘲讽的对象。 从小到大,我就一直被她不停地说道,孩子,你要好好读书,别像你妈一样...
    小豌豆23阅读 6,579评论 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