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最惬意的人生
"虽然我们没有办法接受TA的孤独,我愿意尊重TA需要自己的空间"
看到这句话,首先感受到的是最顶级的自由就是充分利用孤独,你用什么方式对待孤独,决定你人生的打开方式,就会得到什么回馈。
南森说: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
孤独是惬意的、是美妙的、是一个人的精彩,没有人来打挠,难得安静下来。世间的一切,皆是孤独的。真正能够陪伴你的,只有你自己。
以前看到类似的话,我会理解为中心意思还是尊重。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可能并不认同,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比如与人交往,我们一般认为,需要必要的社交,但是一些人可能喜欢独处,虽然我们看不上,但是也没有必要强行让这些人进行改变,要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以为这样处理就心安理得了,其实根本尊重不了,给别人尊重,你得要有尊重的能力,你得在另一个更高层级里才行,你的人际关系广而多,你得有帮助他人的能力。
我听到一伙伴说,所谓人脉,就是你得有帮助他人的能力。我受到了启发。
“没有办法接受TA孤独"。TA无药可救,丧失了一切期待,你看不去,这是一种情况。
另一种情况是TA内心强大,TA自己不断成为社会的财富,羡慕、嫉妒恨。
还有一种情况是你内心也强大,无法接受自己的不作为、慢作为,也开始重启内心再次伟大。
按照宇宙吸引力法则,你向宇宙发出什么样的契约,你用什么方式对待孤独,就会得到什么回馈。宇宙是不管好坏,不分性别和褒贬的。
虚伪的开心、合群、不在意,可内心的波涛汹涌无人懂得,却在转身的瞬间冷下脸笑不出来。
有人说:“孤独是属于站在热闹中央的人。”
职场之初时,拼命掩饰孤独,装作开心、合群的时候,是很无助的。
以前刚参加工作不久,免强去参加单位聚餐,一杯接着一杯敬过去又敬过来,其间的虚伪祝福或义气的话语,自己内心真实想着还不如回去加会儿班,再练习练习五笔打字还惬意些,当时正任教微机课,那时没有windows,用的是一串串字符,五笔打字是打字速度最快的,心中想着要给学生起榜样作用,每天拼命刻意练习,甚至不开打都打出一段准确字,背口诀要熟练才行,且脑手心要同频共振,配合一致。
常常活在了别人的评价里,在意别人的看法,于是,选择委屈自己,也加入了虚伪的打招呼、吃喝其中的一员,觉得这就是人生吧,就这样干着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两年多时间。
周国平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孤独的一面,没有人能够真正读懂这份孤独。”除了你自己。
工作三年后开始觉醒,觉得人生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尤其是突然发现大学四年浪费了光阴,加工作三年一共浪费了七年,应该留点时间给自己,与自己对话,体会到这种无趣的孤独浸入心灵,于是开始疯狂重新读书,1999年开始读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又开始到西南师大学就读,后又去了北师大,不管能否毕业,只管学习,一直边工作边上学,直至2013年在重庆师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为止,这期间最孤独,不想说任何话,却是最精彩最愉悦最惬意的一段人生经历与积累,因为让我安静了下来,力出一孔,解决一个问题。这段积累虽然很累,经济又不怎么样,同时是自己发自内心的主动渴望,愿来,孤独才是一切。
之前是不敢直面孤独,患得患失,人云亦云,连自己都讨厌自己。
《人间失格》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将孤独的苦恼暗藏于心,拼命地用天真无邪的乐天派模样掩饰内心的忧郁和敏感,逐渐成为一个爱做戏的怪人。”
世人赋予孤独过多不公正的含义,同时我很享受这段孤独,它让我认识到了很多导师、不一样的同学,联接到了4位外国同级学友,此时,内心世界开始打开,开学有怪想法,有的同事说,你这是天马行空,凉水井还没有通公路以及自来水、天燃气,更没有住校生条件,怎么可能成为教育热土,学校背后有两个高低相差6米高的池塘,怎么可能成为学校的操场?当时还不知道有个"挖池塘理论"此时是2003年七月…三年后老师们开始走出学校,一一成为现实。最大的体会是孤独赋能了我,尤其是当岀现课改做不下去的时候,我感谢它,拯救了我,迈过了坎。
2018年9月,到了五初中,一切归零,一切从头开始,断崖式失去,失去了方方面面,看到要去的地方,我不知从何说起,孤独感伴随成为常态,幸运的是这里的同事们敬业可爱与包容,人也好。只是固步自封了,只是硬件太受限了,我可以做点什么,每天要与自己对话,无独有偶,与伙伴们说起要建食堂,要建晚自习,要做课改,要做课内信息化、要有住校生、要有新学校,要成为江北的大教育,要找到尊严,要把五初中这个"初"字去掉成为大五中,教育质量要好,成为江北的教育热土,当时大家只是笑笑而矣,怎么可能。我也心中没有底,五中人的共创、共生一一又成为现实,并蕴涵着持续的生命力,不断在迭代、破圈。最大的体会还是孤独赋能了我,让我不急于解释,先做起来,毕竟创新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有些地方甚至是看不清也看不明白,就傻傻地做吧。"熬不住孤独,将会自我放纵而黯然失色",这句话在不断支撑着我,不断给我力量,更多的五中人找到了力量,幸运五中人的加持。
于谦说:“我身边最孤独的,可能就是郭德纲了。我们吃饭从不叫他,叫他也不来。他就喜欢自己在家,早上起来,沏杯茶就到书房了。”
书房于郭德纲而言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地方。
喝茶,看书,写字。甚至什么也不干,盯着桌角的盆栽发呆,他也能乐呵一下午,因为自在。
我还想补充一句:除了自在,他内心在指向远方,不愿接受他人的孤独,在切实给予他人的空间的能力而是在修为。
多少人靠听郭德纲的相声排解孤独,却原来,他才是最孤独的那个。
但他的孤独,有种别样的洒脱,令人羡慕。
一个人呆着,和自己内心建立联系,不是简单的事。但当它成为习惯,就会让人满足和愉快。
你无需向外寻求认同,也无需急于解释,更不会花时间迎合,时间对每个人都是极其宝贵的,要学会与孤独和解并亲吻走在一起,人生最大的惬意。
与孤独处的时光,是自我省视的契机,是通向“自我”的入口。
当自己想要什么,要找到自己,其实是很难的,同时不是找不到自己要去哪里,回归源头,内心才能踏实而必定笃定时,孤独将是一条不错的路,孤独将是成了一张坚韧的屏障,阻隔外界的一切繁杂干扰。
孤独的时刻就是你最清醒的时刻。人最好的自由,就是是充分利用孤独。
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指出:“孤独是人类属性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特征,具有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意义。”
消极的孤独是被迫忍受的,积极的孤独是主动选择的。
有人的落单让人觉得可怜,有人的独来独往却极负底气,孤独极具赋能。
我们单位有几位同事,选择了孤独,不愿参加活动,不知情的人以为同事们孤立他,殊不知是他“抛弃”了同事们。我们应该尊重他独处的空间,结果他的试卷是出得最好的,教学成绩也相当不错,曾经上级部门还让他升职为教研员,他也没有去。
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应对孤独的方法。
学会去拥抱孤独,去适应孤独,甚至创造孤独,用独处的时间做些有意义但并不轻松的事情,并坚持,做最难做的正确的事。
孤独会给自己赋予力量,是人生最恣意的态度。孤独,让你自醒丶l自强,让你再次找到自己的伟大,即人生过程要有找到生命第二曲线的准备,准备的过程即是孤独的过程,没有打挠,只有安静,才有涌现、流淌
同时,对待孤独的方式, 决定人生的打开方式,用什么方式打开,就会得到什么回馈,积极的方式打开,去拥抱它,将会得到恩典。
有的人面对孤独,将精力用来读书、旅行、画画、健身、一步步提升自己,丰盈灵魂,不断投资自己,是主动寻找到的孤独,自己给自己创造的孤独。
有的人面对孤独,将精力用来思考为什么我不受欢迎,没有朋友,没人关心,自己这样一定很丢人,觉得自己很失败,是被动的孤独,甚至逐步演化为自闭抑郁。
吸引力法则说:你的心思在哪里,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种什么因,就有什么果。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在一个世纪以前说过的话,至今依旧鞭策着世人。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在消磨孤独的时光中拉开的。说白点,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在八小时之外拉开的。
也许,花一两个小时顾影自怜和看一两个小时的书或者内观自省,不会带来太大的差异。但是一个月、一年、甚至十年以后呢?
你给岁月什么,岁月自然就会回馈你什么。
与自己谈判,和自己做朋友,与自己和解,没有什么放不下的,除了生与死。享受孤独带来的一切,更好地爱自己。
教育创新路,注定是要孤身一人走过,然后与伙伴们更多的人走起来,最后就成为路了。
什么是教育?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另外的一个面,不管你是不是教育者,都和教育脱不了干系,当你自己打破了自己的权威,你将不再孤独。
忍得了孤独的人生,不会太差。处在一楼的人看不到处在二楼的人的风景,但处在二楼的人能向下兼容,可以看到一楼的风景,我们应该去登往三四楼,此时的你正在哪一楼?
歌德说: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