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小读书,第11篇,持续写,是提升写作的第一战略】
你会不会动不动就对孩子发火,怒发冲冠,事后又后悔不已。
你以为你是因为生气而发火,其实是为了达到你的某种目的发怒。阿德勒的目的论慢慢往下读就会发现很有意思,生活中以前没有的思维方式,套进去解释之后一下子就能用上。
当然任何一种方法并不一定都要全盘接收,对的,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下面是今天阅读《被讨厌的勇气》的打卡
问题1:“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读完这部分,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新的理解?下次遇到愤怒的情况,你会如何处理。
愤怒,是一种情绪,一种感情的表达方式。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用了愤怒的手段,而如果在其他不适宜的场合,我们会随时切换这种情绪。其实无论是喜怒哀乐的情绪表达,我们也会因时因地切换,只是我们如何掌握情绪的程度,还需要学习。
而我们这些所有情绪的可收可放的表达背后,要去了解其真正的目的,这些情绪是方式还是手段,要去思考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也就是说,愤怒之下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当我们思考一件事时往往浮于表面,缺少研究精神。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要再往深处挖一挖,找到原因背后真正的目的。
问题2: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你保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过去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过去的一切塑造了现在的你,然而你目前的状态并不由过去决定,归因于过去大可不必。现在是当下,抓住当下的机会,和过去和解,积极向上,拥有改变自己的勇气,与未来携手同行。
问题3:为什么说“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而应该是自己亲自找出来”。?你平常是怎么做的。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通常喜欢求助互联网或者他人,貌似毫不费力,其实别人给的建议或者意见不过是别人经验的积累,不一定适合自己,仅作参考。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分析来龙去脉,寻找前因后果,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4:你喜欢自己吗?为什么呢?读完这部分后,接下来你会怎么做?
如同哲人所说,能听到大多数人说“喜欢”是很少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发扬优势,弥补不足,悦纳自己。我对自己的不足经常是充满了不接纳和自卑,优势方面更是觉得不值一提,里外充满了不自信。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接下来能有更多的行动计划,逐步悦纳自己,和自己和解,慢慢改变。
问题5:写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1、所有盛怒之下的犯罪难道都要归咎于“怒气”,而非是当事人的责任?(你并不是因为怒气而做出某行为,完全是未来达到某种目的而制造怒气)
2、你感觉讲道理太麻烦,所以用更加快捷的方式使并不抵抗的对方屈服。作为相应手段,你运用了“愤怒”这种感情。
3、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
4、人并不受过去的原因所左右,而是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
5、改变的第一步就是理解。
6、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而应该是自己亲自找出来。
7、你现在无法体会到幸福,因为你不会爱你自己。而且为了能够爱自己,你希望“变成别人”
8、如果不能感到幸福的话,就不可以一直这样,不可以止步不前,必须不断向前迈进。
9、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10、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
11、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不幸。
问题6、读完这部分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以后遇到孩子拖拉、无理取闹的大哭等行为不能大声对他说话,无论是生气还是吼叫都是我想要他快速按照我的想法去做的手段,感觉他要是慢一点会影响到我自己接下来的计划,而他仍然慢吞吞或者自顾自哭的时候,我就运用了这些手段让他屈服,最终效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因此事倍功半,影响母子感情。这本书会在我育儿育己的路起很大的作用。是谁说当个好妈妈就要学心理学,幸而,为时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