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标签:爱生气,不圆滑,懒,笨,任性,学习好。
对于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爱生气。爱生气在我们那被称作“小皮脸”,。翻译过来就是敏感,动不动就生气。我妈妈经常会说我“小皮脸”。当时听着十分不高兴,觉得是老妈挖苦我。现在想起来,觉得妈妈是有点担心和无奈。
我“小皮脸”的事迹应该很多,最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次,我推着新买的自行车在村里走。路过一家盖房子的邻居,当时外面有几位帮工的村民在休息。他们见了我就逗我:把新自行车给我骑骑呗。也不知道我为什么生气了,把自行车往路边一丢就气哼哼地走了。我爸应该也在这些帮工的人中间。当时他很生气,说我不好好说话,还摔自行车,可能我还顶嘴了。然后我爸就给我一顿揍,貌似从外面一直打到家里。
当时的感觉应该是听到他们的话不知道如何回应。被开玩笑而害羞,因不知道如何回应而恼羞成怒。现在想想,当我不知如何处理一件事时,我决定采取的办法就是:发怒!这个办法很简单有效。把解决问题直接转移成吵架了。
由于我的性子直,不圆滑,我并不招人喜欢。舅妈在我上大学的那年,说要送我一个拉杆箱。但有个条件,大概是需要说句好听的话,哄哄她,她开心了就送。对我来说,却是莫大的侮辱,让我食嗟来之食。我偏不说,拉杆箱我可以不要,也不会谄媚说句好听的话哄她开心。从小到大,我都是这样的人。绝不低头那种的。不会为了什么东西而放弃自尊。
懒。这个标签是这么贴上的。我父母特别信命,找来认识的一个算命先生给我和弟弟算命。那个算命先生先是夸我和弟弟会有出息,又说我俩懒。因为父母特别信,我俩也就拿起这个标签当挡箭牌,变得更懒了。
笨。我听的最多的说我笨,就是我父母。小时候他们也让我干一些简单的家务。可我干完得到的回应一般就是:怎么那么笨!我也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笨。母亲还总爱拿我和别人家的姑娘比,人家几岁就会做饭了等等。我对自己的动手能力一直都是认为太差,除了学习好,我样样比不上别人。
任性。我小时候经常会和父母顶嘴。一方面,妈妈总是说我这不行那不行我不爱听,另一方面,我父母也爱和我奶奶顶嘴,让我觉得这样是可以的。我有时候甚至故意做点任性的事,让自己感觉到父母是爱我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别人爱不爱我:就是对我容忍的底线。当然,这种任性是破坏性的,我的“作”,会让人觉得不可理喻。但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我对实验结果很满意。不知道这个决定是从哪件事上得到了强化,变成了一个有效的方法,让我乐此不疲。
学习好。这个是因为我爸特别重视我们的学习,他不让我们下地干活是因为要我们腾出所有时间学习。我好奇心强,喜欢学习知识,上一年级时成绩在班级里比较好,我父亲逢人遍夸我学习好,让我也认可了自己学习好。我真的特别喜欢学习新知识,也特别喜欢看书。因为学习新知识让我感觉自己逐渐强大了起来,而读书让我认识了外面广阔的世界。我从心里喜欢学习。所以,父母亲从来不为我学习的事操心。真正让我从学习上分心的是初中。初中的我开始对异性感兴趣,对学习的兴趣没那么浓厚了,加上当时数学的学习速度快,新知识多,我有点跟不上节奏,数学渐渐差了。又因为数学没有理解方程的知识,物理学电学的时候全都用的方程,我的物理也就跟着差了。虽然当时数学和物理还是经常考满分,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已经明显不如小学那么深了。只是掌握一些表面的知识,不能举一反三。中考失利,我上了普通高中。高中时物理和化学的难度都上了一个台阶,我感觉自己在台阶上爬行。我的文科比较好,后来上了文科班。在我的高中文科班,我的成绩是最好的。但我的数学不好,因为初中阶段基础不好,数学好多不会的难题,只会一些基本的知识。而对于上什么大学,上完大学干什么,我也是一无所知,从来没想过,学习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高三一年我面临数学基础太差,根本不愿意问老师的窘境。而语文,英语,历史又没有提高的好办法,上英语课经常莫名其妙地睡着。最后考的自然也不好,但还是上了重点本科线。到了大学,大家仿佛都成了脱缰的野马,不学习了。还好,我很幸运的遇到了同寝室爱学习的姐妹,我就跟着她们往返自习室。在大学学习都是靠自己。而我,学的专业没兴趣,自己又没有目标,又没有做什么事必须做好的强迫症,只是随波逐流罢了。到大三的时候,寝室的同学开始准备考研,我跟着去听课,却完全听不懂,一头雾水。从此放弃考研,直接就业了。学习生涯告一段落。我自己学习成绩的曲线似乎在小学达到了顶峰,逐渐滑落。渐渐的从一个好学生变成了一个学习不好的学生。但爱学习,爱读书,上课认真听讲这些习惯已经作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保留了下来。现在的我也爱学习,从来没有间断过。
标签对我的影响
所有这些标签,负面的多,正面的少。对我的影响也是负面多。
因为把自己当成标签那样的人,对自己评价很低,很自卑。维持我平衡的天平就是学习好。一路走来,学习好也变得越来越轻,自卑就越来越重。我最严重的自卑时期,应该是在生孩子之后,得了产后抑郁症,真的有想自杀的想法。那时候,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连自己亲生的孩子都照顾不好,我不如死了算了。
如果可以放弃一些标签
如果可以放弃一些标签,我选择放弃那些负面的标签。
爱生气。我那时候觉得全世界都不理解我,渴望别人不用我讲就能明白我的意思。那是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当时不知道。如果别人不能明白我,我就独自生闷气。所以经常生闷气的对象是我妈妈,我同学后来是我老公。就是最亲近的人。现在觉得就是我对亲人朋友不切实际的期待,让我感觉无法被满足。现在,我可以放弃对亲人朋友不切实际的期待。那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想法:全世界都得围着我转,别人义务地对我好。降低这种期待,就不会有那种不被满足的感觉了。
不圆滑。这个暂时还改不了。社交方面我就是个白痴。
懒。现在早已没有那么懒了。对懒也有新的想法。谁都会懒,但是需要勤快就得勤快。比如,早晨需要早起接站,我都能起来。这个过程也是战胜了自己想睡觉的心,靠毅力,考说服自己,去接他们更重要,因为这是表达我爱他们的方式。实在累了,歇一歇。这都很正常。不过,我觉得自己还不算勤劳的人。尤其是有了我婆婆和几个姑姐的对比。
笨。家务活什么的,我的确不会做的那么好,是因为我做的太少,不够熟练和有经验。我并不比别人笨。考驾照不是也考下来了。老爸老妈当时期待我一次就做好,也是不切实际的。我只是个孩子,哪会一次就做好。老爸总说多简单,看看就会了。或许老爸很聪明,或许他太想当然了。我现在知道了,我不笨,即使笨,又能怎么样?多练练呗。
任性。现在都无法记清有那些事情,现在理解很大一部分是不能去体谅别人,要求别人围着我转,注意我的情绪。自我中心。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好很多了。但还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