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时起,被贴的最多的标签就是: 黑丫头,懂事儿,听话,勤快,有眼色。
因为有了前两天的觉察和书写,这几个标签一写出,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会被贴上这些标签。应该说这些标签和我的行为之间,就像到底是鸡先 生了蛋,还是蛋先 孵出了鸡的关系。
本来我就是我,最好的我,因为一个黑丫头的评价,让潜意识里的我要做的更好,脱离那个黑丫头,于是我做了过度补偿,我一直都是吃完饭主动洗碗的那个孩子;一直都是主动抢着帮大人扫地 擦地 打扫卫生 洗衣服 做家务的那个孩子;一直都是那个别的孩子要这要那,我忍着欲望,像个大人似的说: 我不要,你们挣钱多不容易啊 的孩子;一直都是其实特想看电视,特想玩儿,特不想学习,但是只要有大人在,我会虚伪地拿起书,装做很用功的那个孩子……总之,我一直是那个会察言观色,审时度势,讨大人欢心的孩子……
然后终于长大,长成一个特别渴望爱,又特别羞于表达爱,然后在18岁时,和父母聊天时,不屑地说:早恋的人多傻啊!我就谁也不喜欢,那些男孩儿有什么好的,这些女孩子一点儿都不知道保护自己! 写下这段话,觉得当时的自己有多虚伪啊,我知道父母和其他大人喜欢听什么话,于是心里燃烧着熊熊的渴望爱与被爱的火,表面却冷静地 若无其事地说着相反的话。
我又红又正的长大了,我懂事儿,我听话,我有眼色,我就是榜样…… 24岁的我就坐到了医院办公室主任的位置,我也理所当然地长成了老姑娘。于是我按照惯性,按照父母长辈心里的择偶标准,给自己找了个条件相当的男人。然后生活一定会给心口不一的人给教训。婚后的我挣扎,痛苦,想挣脱,又害怕,我一贯正确,我是榜样,我不能离婚,不能脱离生活的轨道,可是我从未问过自己,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你想要怎样的爱……
心理学里对懂事儿是这样定义的:委屈自己。
那段日子是黑暗的……
有一天,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问我:如果有一天,这个世界上你不再有亲人,父母,所有的亲戚 朋友都不在了,只有你自己,只有陌生人,你会怎样? 我慢慢地感受她的问题,然后哭了两个多小时,不是哭亲人不在了,而是哭自己好委屈,我那一刻才发现,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我做任何事的前提都是考虑父母 亲人 他人会不会不高兴。那一刻,我决定了改变,放弃懂事儿 听话,我勇敢地选择了离婚,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离完婚发现,天并没有塌,父母并没有一病不起,单位同事没人瞧不起我,生活依然在继续……
关键是我,很快乐,很轻松……
懂事儿,听话,会看眼色的标签,如影随形,跟了我几十年,撕下来不容易。但是当你克服恐惧,撕下一张时,你会发现其实你离自己更近了,你会欣喜。这时,你也会突然发现,当你撕下这些标签时,这些标签附属的并不全是负面的东西: 懂事会让你善解人意,听话会让你温和随意,有眼色会让你有亲和力……
所以,现在的我不会给我的孩子,给我身边任何一个人随便贴标签。当然,有了觉察的我,也不会再让跟了我几十年的标签随时遥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