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听了李老师的文章,新学到一个名词~分离焦虑,感觉和自己学到的焦虑不一样。觉得有必要对焦虑进行复习一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这本书对焦虑是这样解释的: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这是德国精神病学家Gebsattel说的。这就是说,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用的和可取的,并且是必要的。freud将焦虑分为三类:一、客体性焦虑(焦虑)二、神经性焦虑是意识不到的焦虑。三道德性焦虑,来自于超我。焦虑症状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文献中常称为漂浮焦虑或无名焦虑;精神运动性不安;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只有焦虑的情绪体验而没有运动和植物神经的任何表现,不能合理地视为病理症状。反之,没有不安和恐惧的内心体验,单纯身体表现也不能视为焦虑。这里有必要对所谓躯体化这个概念加以考察。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心理的东西本身可以变成身体症状,这一过程称为躯体化。
课本中并没有出现分离焦虑这个名词,百度查询:分离性焦虑是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出现与年龄不适当的、过度的、损害行为能力的焦虑,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多发生在6岁以前,其特征是当与亲人分离或离开他熟悉的环境时,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担心亲人发生意外或自己被拐卖;担心与父母或其他依恋者的分离;因害怕分离而不愿去学校或幼儿园;持久而不恰当的害怕独处,当预料将于依恋者分离的时候,马上会表现出过度的反复发作的苦恼,如哭叫,发脾气,淡漠或社会退缩,部分患者甚至会表现出一些躯体症状:恶心、呕吐、头疼、胃疼、浑身不适等此类儿童的焦虑在严重程度上超过正常儿童的离别情绪反应,社会功能也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分离性焦虑是儿童最常见的焦虑障碍,患病率大约10%;是发病率年龄最小,开始治疗年龄最小的一种儿童焦虑障碍。发病原因主要有:
1.环境突变的影响;2.对父母过于依恋;3.父母焦虑遗传:4.畏惧综合征。
治疗:1、扩大孩子的社交面。2、用关爱化解孩子的不良心理。3、做好分离焦虑症的防治工作。
李老师说的分离焦虑是一种不常见的焦虑,从小学升高中,高中升大学,就会产生一些焦虑,对过去的分离的一种焦虑,这是一种变异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