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作业是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二篇的第六章《一本书的分类》,作业要求是,要在30分钟内用检视阅读的方法读这一章。(请不要相信这句话,作业明明是读第二篇)
那么什么是检视阅读的方法呢?老大总结的“检视阅读五步法”是现成的,只是我还没背出来,于是,可视化,做成了一张卡片。对照起来看很方便。
可是这只是一章节,不需要看书名、作者、印次啥的怎么办呢?那就从目录开始吧。
话说这本书我之前翻过,但是我这人有个毛病,书从来没法从第一页看起看到最后一页,总是半途而废,所以我最爱章回小说,因为不管哪一章开始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都能看得津津有味,以至于红楼梦我从没按顺序读过,每一章都那么熟悉,像走进自家园子,可从来说不清前后脉络。《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是一样,东看看,西看看,好像看过,又全不记得。
所以这次共读活动,对我来说,是读一本新书,当我翻开第二篇的目录页,想看看第六章在第二篇到底处于什么位置时,我惊呆了,这一切都是这么熟悉,仿佛dejavu!这货怎么跟我昨天写的真正理解的六层次这么像!
我发现分析阅读的方法暗合了理解的几个层次,侧面说明了,分析阅读确实是一种为了理解而读的阅读方法,都用到了透视、解构、关联、提炼等方法。
理解的若干层次我借鉴了老大的定义:
把看上去简单的事物抽丝剥茧,将其内部逻辑关系依次理解并讲述出来
并且自己做了一些拓展联想。因为是自己想的,难免有思考不周的地方,比如关于评价和判断对作者而言无疑是相当重要的一步,他用了整整两章的内容来教育读者评判的规则、判断的方法,而我在理解的层次中未曾涉及。不过昨天在听到主动阅读四提问的时候,讲到第三问“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老大没有拓展,所以我没听懂,就自己琢磨了一下,作者为什么会要求我们问这么奇怪的问题?什么叫全部有道理、部分有道理?还大钻风小钻风总钻风呢。后来才意识到,他是让读者下判断、评价,用批判性思维来思考文中的观点、论述。不过我想到这里就浅尝辄止了,并未想到这一段竟然如此重要,国人在批评性思维方面的训练确实少了些。
现在终于能明白老大说的,打通模型的感觉有多么爽了,昨天听答疑会的时候,听到老大舌灿莲花,一会一个象与骑象人,一会一个戒断反应(戒断二字一出来我就起鸡皮疙瘩了)、断崖效应、管理成本投入吝啬,简直帅呆了,真是心中有模型,看大千世界处处有模型,有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快感,恨自己没及时做笔记,只能等录音。方知原来书是要这么看的,不论是象与骑象人、自尊的六大支柱、幸福超越完美、还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暗时间,全都能抽象出模型、化为工具,遇到问题,一套一个准!听老大的答疑会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