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唯一进影院看两遍的电影。没有震撼的功夫,没有跌宕的叙事,没有惊心的宫斗,为啥值得看两遍?
说实在的,看第一遍的时候,还真有点不习惯侯导的风格:大量使用固定机位与长镜头,大量与故事没有直接关联的水墨画式空镜,大量镜头停顿太久,行进节奏也十分缓慢,人物表情呆滞,情节单薄,台词也不丰富……
纵然有那么多的不习惯,可看完第一遍后,我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因为这是一部有别于常规武侠片的电影,一部精心打磨的慢电影:每一个镜头,都值得细细品味。
慢,才有诗意
据说,侯导为了拍这部电影,都快成唐史专家了。纵然故事发生在唐王朝衰微的8世纪中叶,但呈现出来的场景依然掩饰不住唐帝国的雍容气度。《刺客聂隐娘》的每一帧,都力求还原那个朝代的风貌。
云气升腾的远山,霞光辉映的河流、斑驳光影的树林、枯黄满铺的草地,掠过平湖的飞鸟……电影穿插了无数个空镜,一幅幅的美画,停顿良久,让观者有机会去凝视和遐想。这种久违的诗意,对于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人,是一种震撼。
除了极美的山水画镜头外,《刺客聂隐娘》也是一部反映唐代风物的美学佳作,美指黄文英透露:电影中各种屏风设计参照了唐代名画《丹枫呦鹿图》、《秋林群鹿图》。另外,在服装、饰品、髪簪、髪式、妆容设计上,也汲取了唐代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等画作的诸多灵感。
因此,《刺客聂隐娘》的场景不算多,但每转一次场,第一个镜头一出现,就会让人连连惊叹,无论是服装、道具,抑或场景的布置,都尽显精致华美,令人对唐朝心生向往。
慢,回归真实
说到电影的故事情节,电影版改动很大,聂隐娘本来是藩镇之间的杀人工具,电影把她单独放在了魏博,添置了嘉诚公主、嘉信公主、田元氏等众多人物,令冲突矛盾更加集中,且化繁为简。侯孝贤说他其实拍了44万呎胶片,最后只肯留下最后的106分钟。
更重要的是,这短短的106分钟,侯孝贤还保留了“那些不相干东西里丰富的趣味和生机”。自然的光线,合身也合理的衣裳,还有随意的举动,坚持不用特效的真实打斗,其用意应该是不想流露表演的痕迹。
此外,影片台词极少,采用了极简对白。有人统计主人公聂隐娘在整部电影中的台词总共才16句。聂隐娘话语不多,且全片面无表情,直到最后才笑了一次。这样的表达,立意深远。因为,此刻对聂隐娘来说,她告别了刺客身份,也告别了政治漩涡,终于可以与磨镜少年归隐“世外桃源”。
《刺客聂隐娘》,像一个名家写的散文诗,形散神不散。一切围绕一个“隐”字,精心布局,细细打磨,又漫不经心,随意流淌。
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特技充斥的年代,侯孝贤选择了慢和真,摒弃了快和浮躁。冲这一点, 侯导的《刺客聂隐娘》,值得慢慢再看上几遍。
本文由@禾木兄 原创,转载请联系,否则一律按抄袭侵权处理。